第三十八章 不急,就快了(第2/4页)

或是为洪水卷走,或是躲在高处,伤亡惨重。

消息传到了附近神卫军都指挥使刘福耳中。

刘福立刻组织人手救援。

胡宝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

御营司是罗幼度一手创建的,建立之初他就赋予了御营司军人的习性,只是没有正式提出来。

军规军法就是按照军人的标准执行的,受时代影响,有一部分人不以为然,只是碍于军法,不敢反抗。

但有一部分人却奉为信仰。

胡宝便是其中之一。

胡宝与罗幼度是有一定渊源。

当年罗幼度在开封府任职的时候,审理过一件杀牛案。

也就是那件案子让罗幼度结识了张琼……

张琼为了救一个小姑娘,打死了一头牛。

牛主人为了生计,耍起了无赖,要张琼赔牛。

牛主人叫胡三壮,胡宝便是他嘴里那个八岁的孙子。

但其实胡三壮故意叫小了胡宝的年纪,为了引起罗幼度的同情。

罗幼度以死牛换活牛的方式,解决了此案。

胡三壮对于罗幼度感恩戴德,将之视为青天大老爷,还给他设了长生排位。

胡宝也深受影响,成年之后,加入了御营司,对于年轻气盛的他对于罗幼度的治军理念深信不疑,将之化为信仰。

此番北上救援,胡宝舍生忘死,前后在洪水中救了二十一人。

如此事迹,堪称壮举。

罗幼度闻讯后,也觉得不可思议,除了后世那支军队,真有如此不畏死的英雄?

当即赞道:“胡宝一身正气,当授浩然正气章,以示嘉奖!”

五个勋章,胡宝一个小兵卒,最早授勋。

这般荣耀是全县的光荣,是要写入县志,流芳百世的。

也因如此,尹一德敲锣打鼓,一边宣告四邻,一边向胡家报喜。

同一时间,董计较有气无力地应付着面前的媒婆,谈的是他女儿的亲事,但他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总觉得不是滋味。

董计较是杞县寒门,本名董宇,祖上是东汉董宣,属于当地豪族,只是家道中落多年,现在只剩下一个可有可无的门楣,祖上留下的几亩薄田度日。因为人斤斤计较,都叫他董计较。

董计较为人吝啬,偏偏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可偏偏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早早地许了人,村里的胡宝。

当年定下这门亲事的时候,胡宝的父亲胡升救了王彦超一命,风头正盛。

董计较就与胡家定了亲,结果第二年胡升就战死于高平。

董计较悔不当初,早有弃婚之心。

尤其是这些年,文人地位大幅度提升。

文人对于武夫天生的鄙夷心态,让董计较铁了心悔婚。

只是董氏女不愿行此下作之事,死咬着不愿。

父女就僵持着……

直到此番禁军北上……

事态的发展,不只是兵卒拥有了荣誉感,兵士在华夏的整体地位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兵士不再是受人不待见的莽夫,而是可以与文人比肩的军人。

胡宝身为禁军中的十将,已经拥有娶董氏女的资格。

董计较也不在棒打鸳鸯,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其实董计较一直待价而沽,目前入他眼的是尹一德的儿子尹鈡,还有村里的今科进士袁博,虽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依然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怎么样都比胡宝更适合。

董计较认可了军人的地位身份,但胡宝在他眼中明显比不上袁博,更别说尹鈡。

越想越气,董计较挥了挥手,道:“就这么办吧,反正胡家小子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聘礼。”

他打发了媒婆,一个人唉声叹气。

大有悔不当初的感觉。

直到周计较听到了胡宝的事迹……

胡宝才是真正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