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殿前司的军人,为何不行?(第3/4页)

虽然满腹牢骚,但穆波对罗幼度,很是尊敬。

因为他是幽州人,跟着赵匡赞来到了中原,然后回不去了。是罗幼度收复了幽州,让他得以回家,寻得自己的亲人。

很快他就为充满鸡汤味的文章灌个满饱,尤其是最后一句:“壮哉,我大虞军人,无限光荣。”

继续往下看去,读到李煜歌颂军人的诗作。

那一句句诗句,每个字分开来他认识,可组装在一起,读都读不通,骂了一句:“什么玩意,写得乱七八糟的,文笔跟陛下比,差远了。”

穆波一言不发地将报纸还给浦浩。

浦浩注意到穆波的虎口开了一道口子,心底会意道:“但我瞧你干得挺卖力的,手都磨破了。自己包包……”他从怀里抽出一卷军用布条,丢给了他。

穆波脸上一红,犟嘴道:“我只是不愿意让那群自以为是的文官大爷看不起而已,都是拿着百姓的血汗钱,还能给他们比下去不成?”

五代以后地兵卒大多都是职业军人,罗虞朝廷亦是如此,所有禁军专注训练,是不事生产耕种的。

他们的薪俸津贴都是来至于百姓,因故罗幼度在《致全体罗虞将士书》中写明了这点。

禁军的衣食用度皆来至于百姓血汗……

现今百姓有难,他们自然有义务护百姓安全。

这时远处快马冲来一人,高声道:“黄河水位上涨,需要大量的沙袋、木桩……”

穆波闻言,想到那一句“大虞军人,无限光荣”,叫骂了一声道:“拼了!”

他起身高呼,“都他娘的别休息了,给老子起来干活。吕大壮,死哪去了,你带着甲字营,丙字营,丁字营带上驮马去砍木头,其他人跟着我运沙袋北上。”

铁骑军是殿前司的精锐,自然不缺马匹。大多数人都是一人两马,甚至一人三马。

其中战马两军对垒时候骑乘,驮马则是驮人以及厚重的装甲。

真要只有一匹马,让战马背负着重甲骑手赶路,到了前线就得累成马干,根本不可能立刻投入战斗。

因故此番北上,他们以马匹搬运挖掘出来的沙土碎石,工程进展神速。

穆波性格古怪,但他干事从不拖拉,很快就安排了兵士,准备北上支援最危险的黄河澶州、滑州线路。

穆波突然想到什么,对着浦浩说道:“就劳烦政委替我请示了。”

浦浩忧心忡忡地找到了韩令坤。

韩令坤亲自在河渠上监工,他光着膀子,时不时还上前搭一把手。

殿帅尚且如此,下方兵将,自然不敢懈怠。

韩令坤听了浦浩的汇报,说道:“让他去吧,魏相、贾玭还有诸多百姓都在堤坝上与洪水对抗,我殿前司的军人,为何不行?你去找王审琦,让他也带着人去支援。我们这里人够……”

“可是……”浦浩脸色大变。

韩令坤绷紧着脸,道:“去吧,出了事,我来负责。关键时候,军人不上谁上?未能出现在第一线,已经够丢人了……”

作为罗幼度最早的军方好友,他收到罗幼度的影响是最深的。

十三万禁军北上,这十三万除了汴京两万护卫皇宫的御营司兵士,可以说是罗虞朝廷最核心的力量。

即便情况再恶劣,罗幼度也不敢让他们真的冒险上黄河抗险。

禁军的任务是疏通分流河渠,至关重要,但并不在黄河一线。

韩令坤高呼道:“我们这里快一分,河堤上就少一分风险……”

面对百姓的感谢,面对荣耀在心中萌发……

禁军们爆发了强大的力量与顽强的意志力。

原本预计一个半月的工程,禁军只用了七天。

当然工程竣工的略显粗糙,后期需要花费时间修整。

可这关键时刻,那能在乎那么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