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荣耀与尊严(第2/2页)

苏源看着毕士安、张齐贤说道:“从今日起,才子不在专美于前。”

毕士安会意过来感叹:“陛下拨乱反正,鬼神莫测也!”

萧绰反复看《致全体罗虞将士书》,终究因为年少,未能领会其中深意。

但字句之间透露出来的意思,让她有些沉迷。

同一时间,罗幼度正在延和殿召见了已经在进奏院任职半年院正的宋雄,给他布置任务。

“宋卿,今日起报纸留一版面,详细介绍黄河汛情以及禁军的情况,将他们的事迹,将他们的付出,一五一十地登报,朕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兵都是军人,都是为国为家的英雄好汉。”

罗幼度现在的心情极度复杂,有对灾情的担忧,也有对机会来临的兴奋。

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授予兵士真正荣誉的机会。

想要打造无敌之师,在五代军头行不通的情况下,唯有赋予他们尊严荣耀,才能激发他们的信仰战斗力。

为何汉唐时候以少胜多是常态?

宋以后莫说以少胜多,以多打少都不见得胜。

归根究底罗幼度个人觉得军队丧失了应有的荣誉感。

尤其是宋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话一出来,当兵居然成了一种耻辱。

干最苦最累不要命的活,还讨不得好,活成了一种耻辱。

这换谁,谁情愿?换谁,谁愿意卖命?

相反,看读书人,才子佳人的美谈,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才子什么都好,兵士什么都差。

罗幼度要趁着文人集团还未起来的时候打破这种愚昧的思想,才子固然值得吹捧,但是军人一样值得敬重。

此次的灾情,就给了罗幼度这个机会,《致全体罗虞将士书》便是告诉所有兵卒,抛开五代十国遗留下来的陋习,向百姓,向看不起他们的文人证明,他们是军人,在前线能够保家卫国,在后方也能护卫百姓,是荣耀在身的军人,而不是欺负百姓的兵匪。

从此以后,读书人对标军人,才子对标功勋在身的军人。

读书人不在独一无二,军人有军人的地位,军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