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汉平(第2/4页)

潘崇彻再次说服了李承渥、吴怀恩,继续按兵不动。

任由潘美攻取了兴王府。

又一次的军事会议。

李承渥、吴怀恩面如死灰,表情焦虑。

他们已经得到兴王府落陷,刘鋹逃往海上的消息。

他们的家在兴王府,这兴王府落陷,家人都落在了敌人的手上。

他们带来的八万禁军亦是如此,军心已经开始动荡。

潘崇彻老泪纵横,悲呼道:“千错万错,皆是老夫之错。现今兴王府失陷,陛下逃往海外,生死不知。老臣愧对先帝,今潘美派遣周茂元前来劝降。老夫深受皇恩,愿意与朝廷共存亡。欲杀周茂元祭旗,二位将军,可敢与老夫一同效死?”

他义正严辞,一副忠心不二的模样。

李承渥、吴怀恩皆是缄默。

吴怀恩虽是宦官,早年也是一员善战之将,在刘晟麾下,他统兵攻楚,拔贺、昭,桂、连等十一州之地,但自从跟着刘鋹以后,沉迷享乐,已不复当年之勇,沉迷敛财,胆气不在,惧死惜命,劝道:“潘帅不必如此,此非潘帅之过。一切都是因祯王激进,贸然出击导致了结果。若祯王能够听从潘帅计策,按兵不动,焉有今日之败。”

他们都很信服潘崇彻的全盘战术,之所以造成今日局面,在他们看来全是刘保兴跟刘鋹的无能导致的。

潘美一切算计都在潘崇彻的预计之中,是刘保兴跟刘鋹坏了全盘大局。

吴怀恩不敢明说刘鋹的坏话,只能甩锅于刘保兴。

李承渥亦道:“潘帅无须自责,今日情况,非潘帅之过。”

他犹豫再三,鼓起勇气说道:“不如应了周茂元所请,归降了中原?”

潘崇彻意外地看了李承渥一眼。

李承渥、吴怀恩两人,前者忠义悍勇,对于岭南朝廷忠心耿耿,而吴怀恩贪婪惜命。

潘崇彻一直觉得吴怀恩更加容易松口,已经做好说服吴怀恩,袭杀李承渥的准备了。

不想最先提出投降的居然是李承渥。

其实让李承渥心底亦在滴血,在韶州死战到底,他不会皱一下眉头。为了岭南,他可以不惜生命。

可如今中原拿下了兴王府,将他的家人都俘虏了。

这让李承渥坐不住了。

刘鋹的脑残理论是只要属下愿意为自己自宫,就不会顾及子孙,只为他一人尽忠。

可实际上呢?

那些无后的宦官不在此列,已经有了家室的人自宫之后,对于不可替代的家人会更加的关怀。

李承渥为了向刘鋹表忠心,割了自己的蛋。他知道已经无力生育,家里的两个儿子是李家最后的血脉,对于他们更加的爱护。

李承渥可以一死,但无法坐视延续血脉的两个儿子因自己而死,以至于李家绝后。

兴元府的落陷,逼得李承渥在家国之间必须做一个选择。

毫无疑问,南汉这个国家,不值得李承渥为之牺牲自己的家。

潘崇彻还待说话。

吴怀恩见李承渥率先提出了归降的意思,也不藏着掖着,劝说道:“潘帅,安有君王自己弃国而逃的道理?刘鋹此人庸懦,不能治国,岭南百姓苦不堪言,不配为君。潘帅有大才,何必固守愚忠?岭南本属华夏,中原天子英明神武,可比秦皇汉武,潘帅不如择木而息。”

两人不知潘崇彻底细,居然反劝说潘崇彻归顺中原了。

潘崇彻见两人言语真诚,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韶州这十万大军归顺,整个岭南就再无像样的力量能够抵御中原大军的征伐了。

虽然逃了刘鋹,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面对潘美的檄文,绝大多数的南汉官员都选择了归顺。

即便有些愚忠的,不愿归顺,也没有动抵抗的念头,而是弃官不干。

一个多月间,岭南绝大多数的州府逐一回归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