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第3/3页)

哪会出力不讨好地去教化百姓?

百姓懂得多了,造反怎么办?

罗幼度一脸惊愕道:“文宣王之后,没有教化之功?”

孔瑜给问得面红耳赤。

最重教化的窦禹钧也是一脸意外。

孔家负责祭祀不假,可不管教化,实在有些不像话。

罗幼度勃然大怒,喝道:“文宣王为了教化万民,携门下七十二贤,走南闯北,历尽艰辛,收门徒三千,将文化传播六国,为我中国文教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初唐颖达公,编纂《五经正义》,总结儒家经学,也为文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到了你们这里,竟无半点教化之功?将祭祀文宣王作为孔家主事?”

他怒视孔瑜,一字一句道:“文宣王,不是孔家的文宣王,是天下人的文宣王。”

“所有儒家学子皆是文宣王的学生,包括朕。祭祀文宣王,不是,你孔家一家之事。”

“你们不效仿先辈,宣扬教化,却将祭祀视为主业……”

“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他拍案而起,指着窦禹钧道:“你看一眼你身旁的窦燕山先生,他三十年从事文教,不计得失,开办义塾。至今为止,京畿之内,二十八所义塾,教化学生一千三百人。你们贵为文宣王之后,可有比得上人家皮毛?”

“我辈读书人当如何?”

“当祭祀先人?”

“错了!”

“我辈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可有一点资格贵为文宣王之后?”

“朕,心痛啊!”

“文宣王之后,竟有你们这等不肖子孙。”

“你们……有何颜面,祭祀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