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为我大汉,死而无憾(第2/3页)

契丹所求不过就是一个缓冲地而已。

罗幼度让出了缓冲地,面对强劲的中原,他们没有理由冒险出兵了……

结局两厢满意,最伤的始终是北汉。

北汉本就贫困,再失去诸州百姓,仅靠晋阳城一城,十万出头的百姓,他们能干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宰相。

哪怕是萧何、诸葛亮,也无法用十万百姓,对抗中原千万人口……

这百姓一旦迁徙成功,北汉就是刀板上的鱼肉,一点发展的机会都没有,就等着给人宰割。

卢多逊将刘承钧、郭无为的表情看在了眼里,一瞬之间,他明白了罗幼度的心思了。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聚了一句话:“陛下真乃神人也。”

罗幼度哪有卢多逊想象的那么神奇。

一切就四个字“先知先觉。”

郭无为这个人罗幼度对他有很深的印象。

此人名气很大,大到郭威不敢收他。

郭无为曾在武当山出家做道士,十年不离武当山半步,好学多闻,达治知变是名动一方的人物。

郭无为也号称诸葛之才,但相比孟蜀的那些资敌“诸葛亮”,郭无为好歹沾了点边,有一定的真才实学。

郭威当时在刘知远麾下担任大将,奉命讨伐李守贞。

郭无为看出郭威是成就大事的人,下武当山后直接登门自荐。

郭威考验来了郭无为的能力,惊奇万分,甚至暗暗惊恐。

郭威的佐官也对郭威说道:“公为汉大臣,握重兵居外,若招郭无为这等纵横之士,恐为主上猜忌。”

郭威于是拒绝了郭无为。

郭无为容貌丑陋,史称方颡鸟喙,就是巨大的额头尖凸的嘴,有几分猴相,难免自卑。

他以为郭威以貌取人,气急败坏的跑到抱腹山隐居,坐等明君,一直等到了刘承钧,方才出山。

郭无为在北汉前期上缴了一份相当出色的成绩,一直是北汉政权的第一把手,也是刘承钧的托孤大臣。

直到赵匡胤出兵北汉时,郭无为就跟着了魔一样。

开始变着办法投敌,要投效中原赵匡胤。

郭无为甚至上演了一处自尽的戏码,说服了刘继元给他兵马率兵出击。其实目的是率兵投降。

最后阉人卫德贵告密,刘继元派人将郭无为绞死了。

郭无为一个托孤重臣,为什么一门心思的以各种花样投敌,谁也说不上原因。

他的事迹,甚至给赵宋文人写成吹嘘赵匡胤的小说。

说郭无为在离开郭威军营的时候遇到了小卒子赵匡胤,还结拜为兄弟。

郭无为感念赵匡胤雄才伟略,当世英主,所以受到大义感召,坚持投敌。

这当故事听听就好了。

赵匡胤心高气傲,从军的时候没报自己老爹的名字,在郭威帐下就是一小卒。

哪有名士与小卒结拜的道理。

罗幼度估计郭无为是看北汉完全没有了前景,为了给自己谋一个出身,这才想方设法投敌的。

郭无为能为了投赵匡胤能舍了性命,为何不能投他罗幼度?

因故在这撤军的最后时刻,罗幼度不抱希望的试一试。

成了,那自然是最好的,不能成也没关系。

历史上赵匡胤没有夺取燕幽地,都凭借迁徙百姓这一招,让北汉欲仙欲死。

现在他有燕地在手,直接就能断绝北汉的发展前景。

他心狠一点,破坏晋阳春耕,十万百姓养三万兵?

饿都饿死他们。

卢多逊给刘承钧驱赶出了晋阳。

自从知道罗幼度没有攻城之心,刘承钧不再供着卢多逊这位炫富财主扎心了。

“陛下!”

卢多逊兴冲冲的来到御帐外求见。

得到召见之后,卢多逊大步入帐,行礼后兴奋道:“成了,陛下。郭无为真的愿意帮助我们夺取晋阳城,太不可思议了,陛下神算,臣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