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2/3页)

赵匡胤皱眉道:“好了,三郎,别卖关子了。为兄才智确实比不上你,快快说来,错在哪了。”

赵匡义道:“这也是母亲提醒我的,我们都忽视了一点。我们一直将罗幼度视为对手,但其实最忌惮罗幼度的,不是我们,而是范质……”

“今时不同往日了,兄长!在官家的安排下,宰相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范质这位文臣之首,不但统领着文官,还拥有调命禁军的权力。”

“而罗幼度呢?”

“他是武臣之首,战功卓越,我朝无人可比。”

赵匡胤听自己弟弟如此说罗幼度,心底有些酸涩,却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赵匡义继续道:“除了这些,罗幼度还是皇后的妹婿,未来天子的姨父。罗幼度并非纯粹的武将,他文武兼之,文事干的半点不差。出仕开封府时,在庐州管三州百姓时,都展现了非凡的能力。”

“这种允文允武的外戚,必然会得到符皇后的重用。”

“符皇后会如陛下一样,不让全才的罗幼度插手文事吗?”

“一旦罗幼度插手文事,范质这个百官之首,能坐得稳?”

“范质现在是手握文武事的百官之首了,面对能够威胁他地位的罗幼度,兄长说,他会无动于衷吗?”

“兄长发现没有,已经有不少的武臣受到范质地邀约了。”

“如果弟所料不差,范质是想趁着罗幼度未至,拉拢一些武臣,可以防备外戚为祸。”

赵匡胤眼睛越来越亮,拍掌笑道:“我懂了,范质是文官之首,罗幼度是武官之首。他们才是一级,为兄嘛,低人一等。不能与范质谈条件,直接依附在他的庇佑之下。让他去跟罗幼度争,他有调兵权,咱们手上有兵。这老王八在官家的庇佑下,有了一点地位,便分不清主次了?也罢,就让他猖狂一段时间。”

赵匡义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

议政厅。

范质坐在上首,皱眉沉思。

王溥说道:“李昉此人如何?此人是前朝进士及第,在我朝出任屯田郎中、翰林学士,政绩斐然。蓟州那边为契丹侵占多年,不服王化,需要遣一德才兼备之士教化百姓。李昉宽厚温和,有君子之风,可担此重任。”

一般而言,刺史大多是武将担任的,只有极少个人才让文臣担此重担。

不过随着文臣的地位提升,尤其是他们三宰相权兼文武,一致认为可以尝试让文臣担任刺史。

毕竟武夫哪里会治理州府?

这动脑子的活,还得他们文人来干。

这一次正好利用幽燕百姓不服王化为理由,试探一下武臣的反应。

然后一步步的提高文臣担任刺史的频率,渐渐地在新朝取得主动权。

魏仁浦说道:“我觉得可以!此人之名,我听说过,确实是个干吏。”

王溥看向上首的范质。

见他在发呆,王溥叫了一声:“文素兄?文素兄……”

王溥提高了分贝。

“啊!”范质反应了过来:“怎么了?”

王溥道:“我们在商讨蓟州刺史的人选呢,我提议李昉,道济也觉得合适。”

“哦!”范质应道:“你们觉得合适,自然没有问题,就他吧。”

王溥皱眉道:“文素兄这是怎么了?最近见你魂不守舍的?可是身体不适?”

范质一脸肃容,微微摇头说道:“不是,是圣人最近批阅的奏章,让某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

王溥脸色一沉,没有说话。

魏仁浦向来正直,讶然道:“某觉得很好啊!圣人不愧贤后之名,她批阅奏章,给出的看法很有见地,让人欣喜。”

范质反问道:“道济不觉得圣人过于主见了?”

魏仁浦严肃道:“范相公,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