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元熙:气死朕了!(第2/3页)

大批流民得了安置,分得田地耕种——不过这田不是他们的,归属朝廷。朝廷发放粮种,他们耕种之后交一部分粮即可。既能安置流民,又能不耽误农耕。

元熙早就想在田地上做做文章了。

自中原分裂百年,皇帝一个接一个换,世家高门豪绅大族却还是那几个,天下的耕地十之六七都在他们这一小部分人手里。

普通老百姓原本手里也有分到的田地,可一旦遇到点什么事,就很容易要沦落到卖地求生的地步,买地的自然是有钱人。

能买地的有钱人,还大多家里做着官,有特权,地落到他们手里,耕作出来就不用交税了。

如此在普通人手里需要交税的地越来越少,朝廷收不上税就穷。而卖了地的老百姓还得花钱租地种,人家地主不用交税,可他们还得给地主交粮,人都活不下去了,可不就要生乱么。

谁都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法子,可却很难实行。普通人活不下去了都会造反,那些高门豪绅又能是什么好欺负的么?都是站了几十年的大家族了,元熙都不敢说随便下道诏书把人家田给收了。

大魏元熙不好动,但燕地就很好动。

燕地如今有大片无主土地,部分是因为战乱,人都跑了无人看管。还有一部分是高璋带着人杀出来的。

原本元熙叫高璋重启当年的新律,就是让高璋去杀人的。上辈子他就用高璋,狠狠收拾了燕地的那些存有异心的官员和不安分的世家勋贵,还砍出了一大批田地给他用以安抚民心。

元熙对付这些人的方式很粗暴,查,谁家能是完全干净的,查出来就照着高璋定的新律杀。

燕地本来就乱,也不怕更乱点。燕地这些人大部分又不做大魏的官,元熙还会怕动了他们导致政局不稳么?他们手上也没兵,敢生事也能迅速镇压下去。

离开建平这段时日,高璋就带着他给的人把燕地官场上上下下的人砍了一大半。地方豪强被查出这个查出那个,牵连了不少人,一瞬间多少高楼塌下。

这事高璋几年前在太后跟前当小白脸的时候就想干了。

皇帝给了他权力,让他重启当年修订的新律在燕地施行。而那份新律十分严苛,就是冲着整治朝野,安民济物去的。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此“三不欺”为治理之道,而“辩治者当能别之”。现在的燕地就是需要“不敢欺”用重典的时候。

高璋当年想做的这些事,要是真让他做成了,燕国还真不至于就这样亡国。可他能被皇帝任用,都是看了太后的面子,太后也只是看他年轻英俊逼迫他做自己男宠,这样的“宠信”根本不稳,他才起了个头,就差点被人弄死了,根本没办法去挑战皇帝太后和早已溃烂的燕国朝廷。

连高怀瑜手上有兵权都没能做什么,他一个被太后看中的男宠又能怎么样。

他知道自己是帮皇帝杀人背锅的,然而这锅他背得心甘情愿,感激涕零。

高璋杀完人,元熙带来的官员再去各地接管安置推行新政,效率颇高。元熙去了前线一趟回来,见到的景象就是如此了,流民分得土地计划秋耕,各地豪强被清扫得干净。

“成亭侯看着不着调,办事倒是雷厉风行。”元熙放下车帘,竹幔顿时遮住了远处田野风光。

近日高璋上的折子已经把事都报过了,但他真的在田间看到朝廷分发种子给流民,才能更有感触。

在燕国忍辱负重也没能一展拳脚的堂兄终于得偿所愿,高怀瑜不禁为他喜悦,微微笑道:“多谢陛下宽恩,愿意不计前嫌,给成亭侯机会。”

元熙夸赞道:“是高卿慧眼识珠,将成亭侯举荐给朕。”

上辈子还真是高怀瑜捞人,他才把人放出来的,不过那已经是两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