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下第一墨(第2/5页)

大徽朝的商人已经有了淳朴的消费季这个意识,各行都推出了新品,繁楼也出了相应的刺激消费的动作,因此早在前几日,繁楼就和卫氏兄弟打过招呼,说中秋节那日,上林县富户在家中宴饮,外送的订餐量会很大,要他们做好准备。

“二哥、三哥,”八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天,卫景平对卫二和卫三说道:“过了今天,咱们就不去繁楼送餐了吧。”

“为什么不送?”卫景英道。

繁楼的许德昌还特意跟他们说,中秋那日送完餐,送他们一桌中秋家宴菜呢。

“咱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卫景平道。

现在繁楼的兼职送餐人员也不止卫家兄弟二人,少了他们繁楼也能运转。

也是时候结束靠出卖体力赚钱了。

“是什么重……重要的事情?”卫景川还十分舍不得繁楼这份外送的工作。

“去看看县里头卖的墨。”卫景平边走边道。

他记得上林县卖笔墨纸砚的就两家,墨也没什么花样,都是黑漆漆的一块,好的次的全凭掌柜定价,反正他是看不出什么来的。

“卖墨的?”卫景英拉着他:“你跑错方向了,王家墨铺在那边。”

卫景平又调过头跟着卫景英往东边跑去。

到了王家墨铺,掌柜正百无聊赖地拨着算盘珠子,见来客人了双眼一亮:“唉哟,卫二公子卫四公子啊,来来,瞧瞧买点什么。”

自从卫景平被白鹭书院破格免学费录取之后,他们卫家在上林县县城里也火了一把,反正走到哪儿旁人都认得他们。

“掌柜的,咱们的墨锭都在这里了吗?”卫景平一眼扫过放置墨锭的货架,问道。

“都在这里了,”王掌柜和颜悦色地道:“卫四公子需要哪一种墨呢?作画的还是写字的啊?”

卫景平大概看了一遍,货架上摆的墨锭几乎是同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形状是四方的黑乎乎,除了大小,他看不出别的区别来。

“我想送人,”卫景平记得上辈子去博物馆看古墨锭展,于眼花缭乱之中他一眼就记住特别有文化气息的一块黑火麒麟图案的墨块,大气且寓意好,看着特别适合送人:“有没有那种适合送人的?”

王掌柜想了想,从货架上翻出四五锭盒装的墨块来:“送人嘛选这些。”

卫景平拿在手里看了看,同样是四方形的黑块,只是颜色比货架上个更亮了一些。

“这样墨锭要多少钱?”卫景平挑了一条最好的墨锭问道。

“一锭要220文钱。”王掌柜道。

卫景平左看右看,又闻了味儿道:“本来想买一条送人呢,哪里知道这么贵。”

王掌柜说道:“这可不算贵。”京城里的墨才叫贵呢,上好的一锭都要卖2两银子呢。

“‘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苏轼都嫌墨贵呢,咱们小地方,我卖的这个价钱,已经很便宜了。要买更好的,那得到甘州城去。”

甘州是省城的所在地。

“甘州城里的墨怎么个好法?”卫景平问。

王掌柜打开了话匣子:“上好的墨用顶级的桐油松烟才能制作,将松烟捶上个千百遍,放入磨具之中,使它不见日头不见风,中间要定期翻面,一刻都急不得,经过一冬一夏,墨内的水分才能全部散发干净,黑度亮度这时候就挥发出来了,看着六成干的时候,挫边,八成干的时候,才能进入描金环节,这也是非常考验耐心的技术活儿。静下心来,凝神静气,眼要准,手要稳当,将图案一笔一笔地描摹出来,到了九成干的时候,包边定型,这才能得一锭送人的墨呢。”

“果然是复杂。”卫景平听了一耳朵话,谢过他,捡便宜的墨各买了一锭,告辞出去。

掌柜的做了个小生意,满面春风,请他们下次还到他店里来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