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人物(第2/3页)

“我倒不这般看。”李瑕道:“百姓的钱粮、官府的钱粮,必有一个总数。官府多些,百姓便少些,反之亦然。用兵之际,需多征钱饷;而休战之际,便是难得的与民休养之机。”

“三年内蒙人不会再攻来?”

“他们自顾不暇。”李瑕道:“这是仅有的一次机会。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口,以及……创造力。也就是说,把百姓、官府的总钱粮提上去。”

太多奇怪的词汇,张珏开始沉思。

“减征,是吸引人口、激励民力的最好办法。减征了,钱粮不到府库里,但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何处?在百姓家里,那他们才会为了守护他们的家产奋力反抗;在百姓肚子里,那他们才不再是那般瘦弱得风一吹就倒。

难得我们暂时不需征太多兵力,太难得了。这段时间里,每一个耕耘民亩的民夫都能成为我们的兵。他们会是良家子,更强壮、更坚决的良家子。

道理不过就四个字,藏富于民。说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少一点私心,少一点安逸,如此而已。但我想世上少有人能做到,我们若能做到,定会是国富民强。”

李瑕说完,摆了摆手,道:“当然,我说的未必对。我亦从未治理过这般大的地方,必然有许许多多的错,也无妨,若错了就改,不停地学、不停地想、不停地做。”

张珏只是一直看着李瑕。

仿佛是喜欢上他了一般……但定然不是的。

李瑕坦然任他盯着,自往前走去。

绕过一片山坳,他忽然道:“就快到了……山河堰分三大坝,乾道六年,增筑至六坝。皆溢流坝,坝上游各自开渠引水,分流灌田,按亩配水。纸上得来终觉浅,今日看过之后,还需想办法请来大量懂水利之人才……”

……

李瑕在努力学兴修水利。

以前,他以为他能有很多发明,但后来觉得不是。

比如他想造枪,可他完全不了解枪械原理,于是说“我们先造炮,一个管子,火球从中打出去。”

便有匠人拿起一个竹制的火箭筒,问:“县尉说的是这个吗?”

原理宋人也知道,火药推动炮弹。但如何铸造出足以承受爆炸力的炮筒?如何开采且粹练出足够韧度的材料?如何精细地锻造?

李瑕渐渐发现,他知道的许多东西,总有些聪明人想过。

甚至,江苍到工坊玩时,异想天开地提出用铁屋子来克制骑兵,几乎已有坦克的雏形……但没有动力。

哪怕有了动力,也没有足够坚固的材料造出轴承来承受那般强大的动力。

就好像是,有未来的人跑来与李瑕说“我们可以造一个机器人,与真人一模一样,你没想到吧?”

“就当我没想到吧,要怎么造?”

“很简单,我把大致的原理告诉你,你来造一个……”

一个发明牵扯的是方方面面,包括最基本的人力……先吃饱饭。

当然,换作别人或能做到,但李瑕学识有限。

他必然要对这些有所推动。也许能造出手雷、火箭筒,也许不能。终究需顺应着整个时代的生产力。

当某些条件满足,他说出的发明,才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实现。

总之,李瑕绝不认为在短短十余年间,他能靠这些个物件,挽回一个国的命运。

……

那么,李瑕不是来教人做事的,他该学着做事。

学生存、学带兵、学谋略、学诡计,甚至学相处模式、夫妻关系……现在,学民生治理。

他唯一与旁人不同的、最骨子里的东西,是他的思想观念。

不是物件。

物件由人来用,人有思想且不停进步。

李瑕为蜀帅……虽未正式官封,但他视自己为蜀帅之后,首先要为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