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3/5页)

他战战兢兢地说道:“督主,禁军五十六万,若是削减五成的军晌,怕是难以维持。”

“那就削减兵员。”

萧朔说得理所当然,钱厚听得头都大了。

这兵员岂是说削减就能削减的,如今大荣大乱,剿匪平乱,全都得靠禁军……

萧朔说道:“钱大人,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他说得面带微笑,钱厚听得心头直跳,小心翼翼地道:“下官不知督主是何意。”

“目前禁军军籍在册有五十六万,但是禁军真有五十六万吗?如今禁军三大营到底有多少兵员,钱尚书可知?”萧朔含笑道,“大荣朝有多少人在吃空饷,还需要本座来告诉尚书?”

“若钱尚书连这点都不知,那你这兵部尚书也不用做了。”

最后这句,萧朔说得意味深长,钱厚吓得脸色发白,额头冷汗直冒。

禁军吃空饷由来已久,只是禁军一直都在郑重明的手上,郑重明又深得皇帝信任,他这个兵部尚书也管不着啊。

到底吃了多少空饷,实际兵员有多少人,其实早就说不清了。

每年的军饷都是按着在册军籍人数来发放的。

可既便如此,减一半的军饷也实在太多了!

郑重明必定会闹的。

一想到这里,钱厚的头就更痛了,可是,让他现在对萧朔说“不行”,他更不敢。

萧朔的目光从他身上移开,钱厚才觉压力稍减了一下,就听到他对首辅说道:“削减下来的军饷就并入国库,去岁淮河决堤,今年也该拨款修坝了。”

“督主说得有理!”

林首辅一下子就来劲了,理直气壮地说道:“禁军这么多年了,也没见他们剿匪平乱过几回,除了随驾南巡,冬狩,压根没怎么动过,就等着养膘了。每年这么多军饷养着实在不该。是该削。”

他发自内心道:“督主英明!”

如今的大荣早不同于盛世,每年的国库收入还不到一千万两,可每年拨给禁军的就要三百万两,这三百万两还只是作为饷银,平日里军备、武器、粮草、赏银……等等,还要另外再拨,一旦禁军出动剿匪,哪怕只是剿个几千人的山匪,银子也跟水流似的哗哗往外淌。

皇帝防着镇北王,不愿委屈了禁军,更不肯削减兵员,对禁军拨银子再舍得不过了。这几年来,国库有一半多都填给了禁军。

他早就想削了!

钱厚:“……”

他欲哭无泪,不过,在得罪郑重明和得罪萧朔之间,非要做一个选择的话,根本不用考虑。

萧朔慢悠悠地道:“那下一季的军饷就不用拨了。”

从先帝时起,对禁军的军饷是一季一拨。

第一季的军饷在上一年的年底就拨了,如今正值三月,是拨第二季军饷的时候。

钱厚本以为是从第二季开始削减一半,没想到是直接不拨,一两银子都不给,郑重明肯定会翻脸的吧?!

林首辅理所当然地说道:“既然要削当然是从今年开始削,第一季给多了,第二季就不给了。等到六月再拨好了。”

他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流进了国库里,眼中满是雀跃。

萧朔压根儿不给他拒绝的余地,说道:“兵部传令各卫所,让各卫所指挥使来京述职。”

说完,就把他们打发了。

在打发前,萧朔还不忘跟林首辅提了一句:“林首辅,今年国库能不能有些盈余,就看你的了。”

他拿起了林首辅递上来的致仕折子说道:“这折子,本座就不批了。”

听到“国库”二字,林首辅精神一振。

他今年五月就该致仕,林首辅也按例在昨日递上了折子。

林首辅这些年来,身心俱疲,一心想要致仕回去养老,可自打皇帝中风以来,林首辅顿觉事事顺畅,充满了干劲,听闻萧朔把致仕折子按了下来,他一点也没有沮丧,反而斗致高昂地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