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帝国余晖(二十五)(第2/4页)

不可否认,在丁酉再乱期间,由于继任者的无能,李朝水师变得无比孱弱,无法在战略上发挥重大作用,但李舜臣仍旧为国家鞠躬尽瘁,重新赋予舰队生命。

会按照原来的轨迹,不幸牺牲吗?

本来自身就处于风暴边缘,不该分心其它,但陆离还是忍不住叹息。

没有李舜臣,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但胜利会迟到好几年。

一名战士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一个天才,既要生而逢时,也要死而逢时,或许在李舜臣看来,死在最后的海战之中,未必不是一种幸运。

“如果能够干掉那群倭寇,我死而无憾。”

主力舰队出发的路上,李舜臣向上天祷告,而话刚说完,一颗流星自天幕坠落。

以他的性格和李氏王朝的党争劣性根,假如活到战后,必然跟上次一样,鸟尽弓藏,能活着被流放至偏远地区已是最好下场。

事实上,不管是陆离,还是李舜臣,都下意识默认,打完顺天之战,便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了。

【征发浙陕湖川贵云缅南北兵通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余人,往来诸将及任事人三百七十余员,粮银五百八十三万二千余两,交易米豆银三百万两,实用本色米数十万斛,诸将赏银三千两,山东粮二十万斛。】

根据原历史的官方记载,简略来说,这场战争总耗费为银八百八十三万五千两,米近百万斛。

在经历张居正主持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及清丈田亩等一系列改革,大明财政问题得以舒缓,堪称中兴——

户部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两,收支相抵后,每年结余约八十五万两。

不过,期间得保证国家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亦或者,皇帝不大兴土木,搞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

也就是说,保证财政十年不亏,府库充实的情况下,才能支撑这场战争。

可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万历皇帝最喜欢的福王,婚礼耗费三十万两,营造府邸用去二十八万两。

此方世界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志怪因素,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大环境并未改变。

这场战争让本就有着内忧的大明,不断拿万历前期积累的财富,填进这个大窟窿里面,且明面上看不到好处——

绝大部分朝臣及所谓的清流,都认为此事和明朝无太大关系,故而态度异常消极。最初开战,也就万历皇帝和兵部尚书石星,两人是明确表态要抗日援朝。

当然了,石星还是没能坚持住,后期沦为主和派,两边都没能讨好,下狱论死。

钱粮不够。

靡师耗饷。

哪怕身处前线,陆离这个总兵依旧能够或多或少听到此等论调。

再一个原因则是,万历一朝爆发了一系列,如争国本的政治事件,万历皇帝和整个外廷形成对立。

不管对错,不问利弊,只要皇帝支持和主导的事情,外廷和清流舆论就必须反对。

至于究竟如何,谁关心?

大明将士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抛头颅洒热血,客死他乡,后方却为了反对而反对,否定他们的功绩。

在前线,各大派系互相算计,抢功夺权、诬告成风。

而倭人愿意主动退让,安有不答应的道理?

虽不知杨镐、邢玠如何作想,但陆离能够猜到,他们想要体面收场,给朝廷一个台阶下,让皇帝高高兴兴结束这场对外战争。

嗯……德川家康也想体面。

不要来自大明的公主来日本和亲,也不要李朝王子作为人质,给一些土特产就好,这样也好粉饰一下。

可董一元却表示,自己无权做主,得请示杨经略、邢军门,并暗示:

土特产大概率没有,你们得把姿态摆低,有过上次不美好的经历,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没有那么好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