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人、坏人(第2/2页)

所以中国有一句话是“盖棺定论”。

而这一句话恰恰证明,在对人做道德评价这方面,中国文化中有很好的东西。

故连陶渊明都叹:“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意思是,虽棺已盖,却还无定论。

二、人类以往的历史,惊心动魄,铁血惊心的时候多,中国的历史,尤其如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无好年头。在那一种情况之下,霸业的、家国的、阶级的、政治集团的、个人追求与主张的,林林总总的外因往往推动、影响乃至迫使人做出这样那样非主观意愿的抉择,因而若简单地以好坏善恶来将人归类,便很容易犯低级的错误。比如从前,将人分为“红五类”和“黑五类”,便是很坏的做法。而“黑五类”中,便有“坏分子”一类。“文化大革命”后绝大多数获得平反,他们即使算不上是好人,也根本不是什么坏人。

三、时代毕竟不同了,但正因为时代不同了,好人坏人也更容易区分了。一个良好的时代,绝不是一个不分好人坏人的时代,而是一个对坏人的界定更严格的时代。比如在从前的中国,一个人若被判了刑,那么从那一天始,便无疑是一个坏人了。现在我们还这样认为自然就不对了。因为一个人被判了刑,只证明他犯了法,他仍还有悔过自新的机会。

但恶人确乎还是存在的,比如解正中在文中所举的那类人——土匪、海盗、毒枭、黑恶势力头子、流氓团伙打手、谋财害命者、杀人放火者等,即使他们也有悔过自新的可能,但在此之前,视其为坏人,绝不等于是中了中国文化中“很坏的东西”的毒……

但是比较一下中西文化,也确有这么一种现象,即西方人一般很少直接用“坏”这个字来评价人。对于西方人,更经常的说法是:“那家伙是人渣。”“那人是伪君子。”“凶恶透顶。”“危险。”“一个需要提防的人。”“一个仇恨社会的人。”“一个不惜用别人的生命换一听饮料来饮的人。”……

他们为什么很少直接用“坏”这个字呢?

表意思维的习惯区别而已。

“坏”是不具体的,因而不明确。仿佛把话说到家了,听来却等于什么也没说。

通常情况之下,西方人的表意习惯更求明确性,如此而已。

故绝不可理解成,西方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社会。

那样的一个国家,古往今来,在世界上是不曾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