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页)

【……前面的是乾隆的圣德神功碑楼,里面是嘉庆皇帝给他爹总结的一生功绩。这碑楼高……】

“四哥,好像有哪里不对?”十三看向自己的四哥。

“皇帝陵寝的圣德神功碑文应该是后来的嗣皇帝撰写的,咱们皇玛法的神功圣德碑文就是皇阿玛撰写的。按照刚刚这女子的说法,这位嘉庆皇帝就应该是乾隆皇帝的儿子。可之前她也说过清东陵只有五座帝陵,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并没有这位嘉庆皇帝。”胤禛条理清晰的分析到。

“主子,皇上宣召。”正在这时,苏培盛躬身走了过来。

胤禛和胤祥对视,看来皇阿玛那边也听出了不对。两人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往御账那边走去。因为事发突然,内务府也只能将往年去木兰秋狝使用的帐篷拿了出来,因为要看天幕,所以帐篷没有全封顶,不过也比站在户外吹风强。保和殿外头宽阔是宽阔,但是冷风呼呼的吹也是真的冷。

一路上,他们几个成年的兄弟都遇到了。

“儿臣恭敬皇阿玛圣安!”

“起来吧,都坐。”康熙这个时候的脸色好了很多,“都说说各自的看法。”

“皇阿玛,依儿臣的看法,这清东陵恐怕不是咱们大清唯一的皇陵,既然有清东陵,很可能还有清西陵,清南陵,清北陵。”大皇子和太子先后倒台,胤祉就是实际上的皇长子,康熙但凡问他们兄弟问题,没有指定人回答的,都要他先开口回答。

康熙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大清入关怎么可能只有五位皇帝。

“回皇阿玛的话,三哥说的有道理,只是‘子随父葬,祖辈衍继’是祖宗规矩,这嘉庆皇帝为何不随其皇考葬清东陵?”胤禛最看重规矩,觉得嘉庆这么做不合规矩,有些大逆不道。

“四哥也太严厉了些,世祖爷不是也没有随葬父陵吗。”胤禟立马开口反驳。

胤禛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像是不屑回答他的问题一样。

坐在胤禟两边的胤禩和胤俄动作熟练的将他压制住。

胤祺对于这个不省心的同胞弟弟无语,但是想想额娘,“老九,你说什么呢,世祖爷是你可以置喙的吗。”

老九的脑子是不是被那些商贾铜臭给粘住了。这样的话也能说出来,谁不知道太皇太后都不愿意和太宗皇帝合葬。至今棺椁都停在‘暂安奉殿’没有入土为安呢。长辈们的纠葛哪里是他们可以说的。

“也许是清东陵吉地不够了?”七阿哥平日里与敦厚温和的五哥关系不错,立马想要解围。

康熙看着自己这两个纯良的儿子,对胤祺和胤佑他的印象是敦厚,安分。这也是他对他们的要求。胤祺从小就抱给皇太后抚养,这代表着他已经被排除在继承人范围内,所以他七八岁还不会满语汉语,他也没有管过。胤佑有脚疾,天生与皇位无缘,他给他取名佑,就是希望上头保佑他安稳一生。

只是现在看着感觉这两儿子也太单纯了一些。康熙揉了揉额头,觉得自己是被天幕给气坏了脑子。

皇考另选吉地安葬,是因为大清虽然已经入关,但是那个时候朝中还是有很多满人想要回关外居住,但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现,就想着退回关外。

皇考将皇陵选在关内,就是要告诉所有满人他们不会再回草原了。同样也是为了昭示大清正统的地位。告诉汉人之后就是满人的统治。

皇陵从来都不单单是帝王的陵墓这么简单。

“世祖皇帝是咱们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选址东陵乃是承天之意,至于七哥说的东陵吉地不够,也不对,看东陵的布局,乾隆之后还有好几处帝陵,嘉庆既然是乾隆之子,那咸丰,同治必然是嘉庆的后人。还有慈禧和慈安两座陵寝,按照后世之人的说法,慈禧是大清晚年之人。她既葬在东陵,那东陵自然不会吉地不够。”胤禩说话温和,条理分明,大家听了他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