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动心(第4/5页)

贞元帝越说声音越是沉重,嗓子也彻底哑了下来,他看向殿内众人,缓声道:“朕和几位爱卿,当年都亲历过丰州时疫,时疫加战乱,令大周元气大伤,这么多年也未能恢复如初,今岁的大雪,是老天爷又一场考验。”

黄万福奉上清茶,贞元帝摆了摆手推开,又看向秦缨道:“云阳的担心极有道理,只是眼下赈灾无暇,时疫也并不好防范——”

秦缨道:“眼下时机尚早,只要防范得当,必不会重蹈丰州覆辙,可让太医院拟定防范要略送往西北,令两州府先自行预防,至于京城,城内还好,城外逃难来的灾民不可轻忽,需得民间与官府一同合力,为他们提供食药,令他们安生过冬。”

贞元帝微微颔首,一旁崔慕之此时上前道:“陛下,臣有一策,城外神策军西营前岁废弃过一片院场,不如在那里重新设营,给逃难的灾民庇护之所,他们之中多有青壮劳力,却因难寻生计,被迫食不果腹,可从灾民之中征召杂役与劳力修建大营,以工代赈,也免得聚众生乱,至于防病防疫,可交给京兆府、户部与太医院三衙商议对策。”

贞元帝略一沉吟,又问周显辰,“灾民所患之症是否会染人?”

周显辰迟疑道:“逃难来的灾民路上寒冻,多有伤寒之症,太多人患病,反倒看不出是否染人,下官立刻派人仔细探查,以防生变。”

秦缨此时道:“陛下适才说起丰州,听闻还有几位老太医亲历丰州时疫,不妨让周大人多方查问防治之法,制定个万全之策——”

贞元帝轻咳了两声,点头道:“既如此,设灾民营交给慕之去办,你身在兵部,本也与驻军打交道,你去神策军调派人手相助,无论多少人逃难至此,都绝不可生民乱;至于赈灾,便交给京兆衙门与户部,调拨多少米粮你们定个章程,防疫之事周爱卿与擅长此道的太医商议定策,至于坊间出多少力,云阳,你多配合官府,若有谏言,再令周爱卿上禀。”

崔慕之和周显辰拱手领命,秦缨也连忙应下。

说完这些,贞元帝又看向郑明跃与崔曜,“两位爱卿也看到了,西北雪灾吃紧,京城情势也颇为严峻,开年朕还打算削减受灾两地之税赋,如此,你们还要争明岁军备?”

崔曜肃容未语,郑明跃却沉痛道:“非是微臣令陛下为难,实是镇西军驻守西南,防南诏与西羌,并非驻于内地的龙武军可比。”

“尤其南诏表面顺服,野心却昭然若揭,他们死了个公主,又害了我们的将军,人就算走了,也还有细作之疑未解,更有甚者,我们大周或有人与其勾结,战乱可说是早晚之事,微臣这月余日日难免,一直在牵挂南疆军情……”

贞元帝头痛地揉起了额角,郑明跃微微一顿道:“除非,陛下能答应微臣昨日之请,只要边疆安稳,微臣也不算辜负了父亲当年战死沙场之英灵。”

郑明跃说的是老信国公郑成德,当年丰州之乱时,郑成德年过半百,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在追缴叛军之时,身中流矢,不治而亡,有他英烈在前,郑氏一门外掌镇西军,内掌右金吾卫,当年的朝堂上,文武百官心服口服。

贞元帝沉默下来,又叹道:“行了,你们三个先告退吧。”

郑明跃虽未明说昨日之请是什么,但秦缨已猜到,多半是与那猛火筒有关,既是绝密,自然不是她们能旁听的,她与周显辰行礼告退,崔慕之也一并跟了出来。

刚出殿门,周显辰长出一口气,“如今陛下有了御令,我这便去找户部商议拨粮米之事,至于防治时疫,倒不知先去找哪位太医才好——”

秦缨道:“此事不算紧迫,大人交给我这闲人便是,近日我常与几位太医打交道,也知道有几位荣养的老太医还在京城,待有了方略,我交给大人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