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虚假(第2/2页)

文学馆、宣义司、镇抚司再度忙碌起来,每日可见快马从长安进进出出。

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可以确定雍凉没有弄虚作假。

人口、田地都跟汇报上来的相差无几。

毕竟天子脚下,监管比较严厉。

三个月后,蜀中清查出来的数据却出了问题,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将百姓的住宅也当成耕田算……

不过蜀中的问题不大,只有少数郡县这么干。

每个里多报一些,县里再加一笔,郡里添油加醋,州里面一开形势大好,也跟着凑一笔,重重累积,重重加码,造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大部分地方还是正常的,当年蜀国算是三国里面的一股清理,官吏还没腐朽透顶。

关中没问题,蜀中问题不大,杨峥也就有了彻底清查关东和江东的底气。

关东受司马家遗毒,江东承东吴几十年的积弊,大秦一统天下之后,杨峥又马不停蹄的攻打辽东、林邑,西进中亚,对内部有所忽视了。

也不是故意忽视,而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别人都归降大秦了,总不能一刀砍了,逼地方暴乱,然后秦军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去杀下去?

真若如此,恐怕中原的人口还要锐减。

杨峥再次扩招了文学馆,招收大量算学生,组成清查队伍,每队有一千中军护卫,开始对关东的清查。

“朕要看到最真实的大秦,尔等只管清查,无论结果如何。”杨峥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大秦安稳也不过六七年,问题就出现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历史上一再上演。

隋朝的耕田高达五十五亿亩,远超汉唐明清……

地方上盛行浮夸之风,西域使者入京,朝廷为了脸面,以绸缎装扮都城的树木……

隋朝号称五大粮仓,但粮仓周围饿殍遍地。

可以说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并非完全是个人性格,而是被地方兴起的浮夸之风吹晕了,没认清大隋帝国真实情况。

果然,清查队一出潼关,关东立即沸腾起来。

居然有公然袭击清查队的事情发生。

在中军面前,再多的“山贼马匪”都是乌合之众。

很多地方在清查队进驻之后,不少官吏上吊自尽,煞有介事的留下一封请罪书,将所有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然而经过镇抚司的深究,发现每个自尽的官吏并非真的是自尽……

六七年的时间足够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团体。

为了减少地方上的反抗情绪,杨峥下了一道诏令,在今年年底自首者,可从宽处理。

不过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