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迁(第2/2页)

人口的增长显而易见。

中原的稳定,对漠北、高原、西域也有巨大吸引力。

大秦算是历代王朝中最开放的,羌胡、匈奴、鲜卑,只要愿意穿上汉服,说汉言,熬上几年,就能一步一步从待归成为治民,获得籍贯。

最让杨峥欣慰的是活力。

关中成为连接中原、漠北、高原、西域的中间地,各个国家各个族群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为华夏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士人的眼界变得开阔起来。

大兴城中常有辩法大会,西域学者、僧人,与中原的儒生、士人展开激烈辩论,吸引大量百姓驻足观望,朝廷也会派书吏记载。

佛门、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等百花齐放,又互相影响。

魏晋时代,其实正是一个文化大爆发的时代,因晋朝的建立,儒家陷入道德危机,反而导致其他学术繁荣昌盛起来。

道家在汉末就初见峥嵘,佛门从两汉时代,便一直向中原进发。

医术、机械、炼丹也取得长足发展。

不过这时代的道家比较生猛,从张角的太平道,到一百多年后孙恩、卢遁的天师道,都不是修生养性的主儿,动不动是要掀桌子造反的。

杨峥对百姓无为而治,对他们可不是。

僧人和道人都采取度牒制,外松内严,鼓励他们向高原、漠北、辽东等地传教。

与鲁芝等几个心腹大臣巡视了一圈,杨峥对关中的治理还算满意,沿途没见到有乞丐流民,百姓虽然穿着粗布麻衫,但也算有个遮体之物。

治国还是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好,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好大喜功。

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关中能恢复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其他地区还没恢复到这个程度。

吃不上饭的,穿不上上衣的遍地都是。

“两年之内,让百姓能吃饱,三年之内,百姓能穿暖,五年之内,大秦百姓能吃上肉!”杨峥没那么多大的理想,只着眼于衣食住行。

吃饱穿暖后,才有劲儿生娃不是?

人吃上肉才有力气。

鲁芝笑道:“陛下的大愿可不容易实现。”

“既然前人可以实现,朕也可以实现。”

反正目标提出来了,怎么实现就是三省六部的事了,杨峥负责画大饼,三省六部负责实施。

人闲着会变懒,朝廷机构太闲了就会腐化。

平民百姓可以躺平,国家绝不可躺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