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还朝(第2/2页)

经过岁月的沉淀,气质成熟丰韵,越发的明艳动人。

杨峥的手不老实起来,更衣的女官脸色绯红。

“哎呀,陛下,早朝要紧。”夏侯芷“咯咯”笑了起来,挣脱杨峥的手。

回朝的第一场早朝自然无比重要,杨峥也只能按下心中的小火苗。

太极殿上,杨峥已经有些困乏,不过群臣仿佛打了鸡血一样,一上来就喋喋不休。

一开始杨峥还聚精会神的听着,发现也没什么大事,大事早就在没回来之前,被鲁芝处理完了。

无非就是歌功颂德,以及各部这一年的成果。

最激进的是兵部,已经在作灭吴的准备。

王濬的疲敌之策,也是他们在执行。

吏部递上新任命的中原各州郡官吏名单,杨峥草草看了一下,都是从关西抽调的老人,全都有实打实的政绩,而且士族、庶族、青营的比例控制得当,非常附和杨峥的心意。

最仇大苦深的是吏部,四十万人征战一年,花费是个天文数字,府库里穷的耗子都要搬家了。

工部拟定了修建广通渠的奏表,把大兴和渭水、黄河连接起来,引黄河水入关中。

礼部则因为入朝觐见的使节越来越多,严重不足,向杨峥伸手要钱……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就两个字:要钱。

钱到位了,大秦才会快速恢复。

杨峥一阵郁闷,没打之前缺钱,现在拿下中原,似乎更缺钱了。

不需要杨峥说话,朝臣们就有了自己的办法。

既然中原的田赋减免了两年,可以增加盐税、市税、矿税、口赋、算赋等等……

杨峥打了个瞌睡,“太子意下如何?”

殿中安静下来,都看着杨旭。

“汉初治国,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天下连年征战,百姓疲敝,未尝归心大秦,今猝然增加杂税,人心必怨,国库不足,可减少朝廷开支,广通渠也可延后数年再修,当务之急,乃是招抚人心,劝课农桑,使百姓远离饥寒之苦,儿臣以为当效仿汉初,清静无为,则国力自然恢复。”十三岁的年纪在这时代已经算是成年了。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

历史上的慕容垂十三岁便屡立战功。

不过杨峥能看出这些话颇类鲁芝的口吻。

杨旭身边也有一群东宫官吏,监国一年,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