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功(第2/2页)

想也不用想,肯定会爆发夺嫡之战!

政治的规则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而是背后各种势力、各种因素叠加,时也、势也,最终变得不可收拾。

杨旭只有九岁,而杨毅十九岁便有灭国之功加身。

以前没这么大家业,也没孩子的时候,觉得当然要立能力强的。

但这么多年钻研权术之后,才知道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立能力强的,等于是在鼓励后代夺嫡。

想夺嫡的皇子,没有谁会认为自己能力差。

曹魏如果不相煎太急,司马氏若没有八王之乱,中土也就不会一步一步走向黑暗之中。

所以想要国家安定,立嫡非常重要。

这是建立一套规则。

李二大帝倒是能力强,但大唐从此摆脱不了玄武门的阴影和诅咒。

至少杨峥这个开创基业之人,不能给后代作错误示范。

杨家本就人丁单薄,若再搞一场九龙夺嫡,后果可想而知。

换个角度,如果后代中有李二这种能力强到逆天的,他也不会受制于规则。

卫瓘、索靖等人全都默不作声,不发表任何意见。

回到后宫,夏侯芷与姜阿怜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子凭母贵,母亦凭子贵。

姜阿怜身边聚集的宦官、宫女也多了起来。

尽管姜阿怜不知所措,但架不住别人的热情。

杨峥没有去姜阿怜的寝居,直接去了夏侯芷,夏侯芷眼神果然有些不对。

杨峥令人从太学中召回杨旭。

生在帝王之家,该懂的也都懂了。

一家三口面对面,夏侯芷弄了些酒菜。

虽是寻常羊肉、牛肉、春蔬,但全都作的极为精细。

杨峥笑道:“你大哥立下大功,旭儿觉得如何封赏?”

夏侯芷在一旁紧张兮兮。

“兄长有大功于社稷,不可不重赏,父王一人打天下太累,若是有兄长辅佐,父王也不必如此辛劳。”

“旭儿胡说什么?”夏侯芷大急。

杨毅已经立下灭国之功,若是回朝,声望、势力将会直接超过杨旭。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

秦国汉人占六成,羌人占两成,其他氐、賨、匈奴、鲜卑、杂胡占两成。

看似汉人居多,但问题是这六成汉人中,有七成是蜀人。

未必会全部支持杨旭。

而羌人则不然,视杨毅为自家人。

其他氐、賨、匈奴、鲜卑、杂胡也会多多少少站在杨毅一边。

“你说的可是真话?”杨峥笑容不变,听出这孩子是真正关心自己。

九岁的孩子知道体恤父母,说明秉性孝顺。

“父王乃大秦之魂魄,旭儿只恨年幼,不能为父王出力,我家今有兄长征战,诚为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