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暖冬(第2/2页)

回信第二天晌午就到了,跟杨宏结论相差无几,未来一个月不会有雨雪。

杨峥警觉起来,河东打不打无所谓,钟会救不救也无所谓,若是关中爆发大旱,问题就严重了,弄不好百姓又要逃荒至蜀地,辛辛苦苦的均田制会遭受重创。

临晋距离长安不远,快马也就两三天功夫。

杨峥把自己担忧写信给鲁芝。

任何事都有备无患。

即便今年不大旱,未来几年来,肯定会有旱灾,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场旱灾水灾毁灭一个王朝之事不胜枚举。

几天后,鲁芝的回信到了,说今年的确有些反常,该冷的时候不冷,明年必有灾情。

他已让河曲、西平、天水、南安四个产粮重地的粮食转运关中。

蜀中的粮食不管道路多么艰难,也要向关中输送。

此外秦国有四大块牧场,粮食不足,牲畜可以缓解一二。

有鲁芝的回信,杨峥安心不少。

秦国这么大,总不能全部旱灾吧?

河套与河湟即便在后世也有鱼米之乡之称。

尤其是河湟,有祁连山、高原的雪水滋养,一向旱涝保收。

杨峥遂将心思收回战场。

眼看进入年底,依旧没有大雪的迹象。

天气乍寒还暖,黄河也没有封冻。

一直对峙到十二月,局面依旧没有改变。

陈骞、刘弘率晋军主力进入河东。

太原的压力解除,马隆可以抽出手,对付上蹿下跳的匈奴五部。

强攻河东已经不可能。

西岸十五万秦军,东岸也差不多七八万的晋军,还有司马昭的二十多万中军在洛阳按兵不动。

不过,淮北传来的消息震动天下。

钟会行诈降计,令蒋斌假意投降司马亮,司马亮才干平平,又好大喜功,欣然中计,于颍上被钟会偷袭,阵斩四千荆州精锐,伤逃者不计其数,俘虏数万人,司马亮本人也被俘虏,其后,钟会挟大胜之势令骁将蒋舒选八千精锐南渡淮水,绕行霍邱,猛攻王沈之侧。

王沈治政才能一流,但军略平平,未经大战,而蒋舒却是姜维一手调教出来的猛将。

短兵相接,蒋舒奋勇冲杀,王沈措手不及,麾下淮南士卒本就不愿为司马氏陪葬,一哄而散者有之,临阵倒戈者有之。

王沈被数百骑簇拥着逃往徐州。

钟会引大军渡淮水,寿春、合肥等重镇早有细作,钟会大军到哪里,哪里城中便火并,开城投降。

至此,钟会横跨淮南淮北,一跃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