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碰壁(第2/3页)

傅佥、蒋舒都是冠绝一时的智勇之将,指挥若定,城内粮食丰足,蜀军上下用命,魏军连关墙都没摸到便死伤惨重。

接连猛攻数日,除了多出上千尸体,以及诸多伤兵,阳安关稳如泰山。

钟会看破了姜维敛兵聚谷诱敌深入之策,十二万大军长驱直入以力破巧,但一进入战术层面,却是处处碰壁。

明知蜀国外强中干,但就是破不开这层强硬的外皮。

汉中到处都是铁板,没一个容易对付。

钟会心中郁闷,只能暂令士卒休整。

“都督一向智略深远,此番大战,姜维筹备已久,汉中固若金汤,自然不易攻取,两军相争,不可急于一时,所谓久守必失,今我十二万大军已入汉中,譬如刀剑悬于颈项之上,蜀国国力虚疲,能耗几时?都督不妨助围自守,以待时变也,汉中三地,破其一处,则汉中皆破。”

此时护军荀恺献上一策。

此人是荀彧曾孙,司马懿外孙,其父荀霬乃魏武曹操外孙,家世显赫,冠绝当世……

荀氏与钟氏同气连枝,荀恺之言,钟会自然能听进去。

遂令大军原地修筑营垒,以作久攻之计。

除此之外,钟会亲至定军山祭拜诸葛武侯之墓,洋洋洒洒写了数千言,称颂诸葛武侯,拜祭苍天。

以安蜀国军民之心。

强攻不成,就只能来软的。

软功夫下的足了,也能水滴石穿。

又令人射书至阳安、汉、乐诸城,许以高官厚禄,劝降诸将。

对汉城守将蒋斌更是极尽夸赞,“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

钟会出身顶级士族,蒋斌亦是荆州系翘楚,自幼受其父蒋琬熏陶,颇有名士气度,回信钟会:“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脩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

战场上的局面虽然没有打开,但钟会的名声却传扬开。

汉中发生的一切,都快速传到沓中姜维面前。

目前为止,局面与姜维预想的一般无二。

接下来就是熬了。

看谁先精疲力尽。

阳安、汉、乐、黄金,钟会虽猛攻阳安关,姜维最不担心的就是此地。

城内两万精锐,可谓兵精粮足。

“钟会已成釜底游鱼,败局已定,大将军敛兵聚谷之策已然见效,马上便要入冬,何不封锁秦岭,断绝钟会补给?”形势一片大好,黄崇建议道。

姜维摇摇头,“魏军尚未有疲态,粮草还可支数月,不必急于一时。而且此战之关键在凉州!”

“杨峥?”

“汉中大战,关中空虚,杨峥厉兵秣马,顿兵姑臧,不取关中,意在何地?”

“难道杨峥也觊觎汉中?”黄崇皱眉道。

从雍凉形势而言,汉中已成至为关键之地。

蜀国保住汉中,就保住了国祚。

魏国若拿下汉中,进可取蜀中,退可协防关中,在战略上挤压凉州,逐步侵食陇右。

同样,凉州若拿下汉中,整个关中就被战略包围了,司马昭必定守不住,若杨峥心思大一些,经营好汉中,可南下灭蜀。

所以姜维以汉中为诱饵时,钟会就注定了会上钩。

但杨峥却按兵不动!

越是不动,姜维便越是心中不安。

“杨峥,世之虎狼也!既不出兵关中,又不出兵汉中,其所谋为何?莫非想趁汉中两败俱伤,而渔翁得利?”黄崇能想到的只有这些。

姜维却背负双手,走出屋堂,望着西面莽莽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