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马(第2/2页)

杜预令人牵来一匹马,“此马是索司丞特意令人送来的,将军猜猜有何独到之处。”

“哦?”杨峥一愣,既然是索靖送来的,肯定别有用意。

不过这匹马看上去有些拉胯。

体型不是很高大,毛色也有些黯然,在周围河湟马、凉州马面前矮了一截。

唯一的长处就是头大颈短,四蹄健壮,胸宽鬃长,皮厚毛粗,看上去比较结实。

如果不是杜预的特别提醒,杨峥觉得就是军中的驮马、劣马。

“这难道还有什么独到之处?”杨峥疑惑道。

杜预也不卖关子了,“此马耐寒、耐暑、擅长途奔袭,不惧野狼。”

“河湟河曲战马也耐寒,不惧野狼。”杨峥还是没听出它的不同。

作为一个从战场上杀出的将领,自然喜欢神骏的高头大马。

杜预哈哈一笑,“此马不需精饲,寻常牧草即可牧养,四个时辰可行百军里,持续十三天,稍稍喂些精饲,可连续行军十七天!”

“什么?”这意味着什么,杨峥岂有不知?

凉州马、河湟马固然神骏,速度快,但一来金贵,一顿下来吃的比人还多,二来不擅长途,持续能力差,一般连续行军七八日,便不行了。

有了这种马,岂不是所有士卒都能上马?

杨峥记得历史上蒙古人之所以能横扫欧亚大陆,就是靠的吃苦耐劳好养活的蒙古马。

若是蒙古人骑的是凉州马、河湟马?养得起十万骑兵?

吃也把他们吃穷了。

再说蒙古人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喂马。

“此马从何处而来?”杨峥大喜。

“漠北而来。”

既然是漠北,岂不是正是后世的蒙古马?

就算有些差距,再培养便是!

有了这种马,杨峥大刀就能从姑臧向东捅进辽东,或者向西捅进天山!

游牧文明的特性,马蹄能踏多远,帝国的疆域就能扩张至多远。

而华夏文明也能随着这马蹄向外扩散。

“好!索靖为凉州立了大功!”杨峥不吝赞赏之词,“今后凉州、西海、河套马场,便以此马为主!”

索靖解决了杨峥最迫切的问题。

战马可以不需精饲。

按照养一个战马等于养五个士卒的标准,索靖为凉州节省了多少粮食?

战场之上,再搭配凉州马、河湟马组成的重骑。

配上马鞍、马镫、马蹄铁,凉州军还不无敌于天下?

可以想象,左手农耕稳定内部,右手游牧对外开拓,华夏文明将再上一个层级!

一个结合农耕与游牧的二元帝国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