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崇王、沂王,就藩海外(第2/4页)

这两条路,向西冗长,但胜在成熟,而且上岸之后,是北大洲的东海岸,是一望无际的、马跑上两天都无法看到山脉的大平原;

另外一条还在探索,上岸之后的西海岸,是莽莽群山。

“向西。”朱见深没有选择登陆西海岸的莽莽群山,而是选择了登陆北大洲的东海岸,更简单的说,朱见深选择了简单模式。

从西海岸的山地开发,朱见深才没那么头铁。

那不是山,是天堑。

朱祁钰沉默了许久,孩子们已经慢慢长大了,他再不舍得,也得舍得,他点头说道:“着礼部议礼就藩吧。”

“朱愈打算随孩儿一同前往。”朱见深试探性的说道。

朱愈是朱祁钰的养子,这孩子父亲是墩台远侯,母亲死于难产,家里被叔伯们吃了绝户,送到太医院的时候,连个人都没有,是陆子才救了他,被朱祁钰亲自收养,也算是为当年的解刳院站台。

现在朱愈长得人高马大,膀大腰圆,长时间跟随卢忠习武,悍将也。

朱祁钰几次都想让朱愈上战场,汪皇后都心疼孩子,朝臣们也不同意皇嗣上战场,这要是打着打着,再打出个燕府燕王那样的悍将亲王来,大明岂不是要再上演一场靖难之变?

朱愈的武学成绩极好,也参加过几次大阅。

朱祁钰思考再三说道:“愈儿,你切记,战场上,箭矢、铅子、开花弹、铁蒺藜,可不长眼睛,不会因为你是朕的子嗣就避开你,切记,活着才能消灭敌人。”

“孩儿领旨!”朱愈大喜过望,他还以为自己去不了,没想到陛下同意了下来!

朱祁钰本来打算把朱愈放到西域为王,仿黔国公之事,但朱愈最大的问题是身上没有军功,其次西域已经有了五皇子康王。

朱愈现在跟着朱见深去开拓,若是活下来,是朱见深的助益,也是他自己的成就。

若是没有活下来?那就是命该如此。

当年稽戾王在德胜门竖龙旗大纛,朱祁钰还得上战场拼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才是道理。

朱见济并没有说话,但是他的父亲知道他的志向,朱见济的目标是锡兰、印度,他现在还没有加冠,等到加冠之后,就会动身前往。

印度这个词语,出自唐三藏西天取经的翻译,在大明可以叫那边为天竺,也可以叫那边为印度。

朱祁钰早就做好了皇嗣们出海的准备,这里面有政治意义,即便是人亡政息,难道还能去北大洲把朱见深这个沂王府给叫回来?也有现实意义,连皇嗣都在积极出海,这是一种巩固开海的手段。

只是孩子都大了,这便离开了父母的庇护。

“孩儿告退。”朱见深颇为兴奋的离开泰安宫。

天明节后,礼部议沂王就藩之事,这件事朝臣们反对的声浪极大,并不是说沂王不能就藩,稽戾王的忠实拥趸,就只剩下了一个徐有贞,连刘永诚都投献了。

徐有贞到底是不是稽戾王拥趸,徐有贞说了不算,大明皇帝说了算。

大明朝臣反对的是沂王跑去海外开拓,大明皇帝给的实在是太多了些!

遴选平波健儿六千人,作为沂王就藩开拓军队,这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陛下居然要把庐江号也一并赏赐给沂王!

大明眼下宝船级的一级战舰,就只有六艘,大明皇帝居然把庐江号这样的镇国之宝都赏赐了,其他的财货自然是数不胜数。

尤其是户部反对声浪极高,在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磨牙之后,大明朝臣们还是没能拗得过大明皇帝的旨意,一应赏赐,一点折扣没打,谁让陛下的内帑财力丰厚,就藩一应支出,皆出自内帑。

一支由一艘宝船,十三艘三桅大船,近百艘的战座舰,近万余人的沂王就藩的仪仗,在松江府云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