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走出去和带回来(第2/4页)

朱见济却笑着问道:“你说的不对,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半山腰,而不是在山脚下呢,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爬的是一个人字坡,还是十个人字坡呢?停在哪里合适?所以,还是得攒足了力气,就往上爬。”

“我同意哥哥的看法。”朱见澄深表赞同的说道:“因为一旦停下,就会开始向下滑动了。”

朱见济和朱见澄是大皇帝的亲儿子,他们都有很强的开拓性,但是朱见深没有,因为他的父亲是稽戾王,能把大明停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就已经是值得歌颂的事儿了。

居庸关在缓慢而坚定的火车头牵引下,缓缓的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上,朱见澄又开口说道:“竭尽所能往上爬,往下滑的时候,就能滑的慢一点,滑的时间久一点。”

“不错。”朱见深极为认真的说道:“爬的高,往下滑的时候,不仅能滑的久,而且不至于太过于陡峭。”

居庸关这段人字形火车道极为的险要,若是人摔下去,保证粉身碎骨,但人字形驰道,虽然多走了些路,上山容易,下山也容易,滑落的时候,也不至于直接从山顶直接滚下去。

“我打算去锡兰,征服那片满是羊一样百姓的土地。”朱见济率先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他如果在锡兰、在印度,自己的弟弟在国内也能好过点,无论是来自于海上的敌人,还是来自于陆上的敌人,都要先踏过他的尸骨,才能进犯大明。

“我打算去海的那一边,舟师彭遂已经回航,那是一片新大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朱见深选择了一个最难的方向,根据彭遂的探索,在那片广袤的大陆上,是拥有文明的地域,去那里有挑战,更有机遇。

对于朱见深而言,想要完全摆脱他那个糟糕父亲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到海的那一边。

“三弟朱见浚似乎看上了秘鲁的银山,他活泼好动,希望不要在探险中出些什么事端才好。”朱见澄再次坐上了火车,对着两位哥哥说道。

八皇子嫡出朱见治,是对太子继承皇位威胁最大的那个,在法理上如此。

但是在能力上,朱见济才是威胁最大的那个,但是朱见济选择了出海去,这是大明的国策,也是朱见济一直以来的愿望。

大明太小,放不下他的志气,他要成为大明广开大洋中闪耀的一个。

太子朱见澄似乎在思索着一个复杂的问题,他忽然开口说道:“火车开到了哪里,大明的疆域就到哪里,宝船驶到哪里,大明的海疆就到哪里。”

在大明忠国公从宣府拉回了货物之后,京师之内,并没有太大的反响,因为那呼啸着的怪物,早已经在北土城和西土城之间奔波,大明朝的百姓们,多少已经习惯了那种呼啸之声。

几乎所有大明的百姓,都认为那是武德充沛的皇帝陛下,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动武,而特别修建的。

跑的是马,铁马,都是为了皇帝的武功。

毕竟秦始皇修驰道的初衷就是如此,让大秦军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奔向战场。

而朝堂的明公们,已经悄然发现,火车的可怕,那就是这个铁疙瘩,可以不知疲倦的拉着沉重的货物,在驰道上快速的奔驰,这代表了朝廷的威严将随着驰道进一步的延伸到大明的角角落落。

这代表着,大明可以摆脱一个自古以来困扰中原王朝的难题,马。

那些冒着滚滚白烟的炉子,可以日夜不停的生产出马匹来。

对于驰道的讨论,朝中终于热切了起来。

“哈哈哈。”朱祁钰看着手中的一本奏疏发出了笑声,随手把奏疏扔进了垃圾桶里,这是一个翰林写的奏疏,他在警告,火车驶过了西山,会惊扰皇陵。

这种观点,已经跟不上版本了。

反对驰道、反对大明铁马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