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不动如山,侵掠如火(第2/4页)

这涉及到了鞑靼、兀良哈王化,涉及到了大明海陆并举的大战略,不容有失。

而五军都督府的参谋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这一仗需要两年的时间,最保守的参将们也给出了最保守的时间是六个月,春暖花开,大明军就打进了建州卫。

所以,没人催促前线。

对于大部分的大明朝臣而言,不过是一群蛮夷在穷途末路之下的哀嚎。

李满住将自己的主力共计1.5万人集中在界藩山,在大明中路军接近建州右卫的时候,终于受不了这种步步为营的恐怖感,步步为营就是极限施压,就是一个勇敢者游戏,谁先勇敢谁死无葬身之地。

在一个李满住认为是时机到了的时候,他发动了对石彪先锋军的突袭。

石彪严格遵守石亨军令,声息相闻,脉络相通,并没有任何冒进之举,也没有因为破坏了敌人的阴谋而有任何的懈怠或者狷狂,因为他知道,这要是打输了,石亨真的会大义灭亲,把他这个亲侄子砍了以正军法。

陛下都说了不急,他还冒进,那是违抗陛下的意志。

所以,当李满住率领主力进攻石彪先锋军的时候,石彪的火炮阵、火铳阵,刚刚轰鸣了不到一刻钟的时候,赵辅带着另外一队先锋已然驰援。

李满住的战略失效了,他以少量兵力协防,主攻一路的战略,在主攻一路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三路皆破,李满住主力被大明火炮和火铳兵团团围住。

还没有打下建州右卫,建州主力被大明军包围,并且以一种炮火洗地的方式,被消灭的一干二净。

“不过如此。”石亨放下了千里镜,嗤笑了一声。

中军赶到的时候,负责安保的西路军还没有投入战场,建州的精锐已经被打到吓破了胆,李满住的人头被建奴割下,献到了大明军阵之中。

第二阵,大明再胜,静,不动如山,动,侵略如火。

而后大明势如破竹,将建州三卫在十日内攻下,而后开始向北一路攻伐,追杀逃亡的董山,在大明景泰十四年天明节之前,在野人女真的部落,大明的猎犬找到了董山的味道,将董山残部消灭,将董山的人头,送往了京师。

而纳哈朗,投降了。

纳哈朗的爷爷是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是大明册封的都指挥,纳哈朗拿着太宗文皇帝的赐下的诏书,大喊自己是大明忠臣,受到了李满住的胁迫不得不反明,大明王师一到,率众投降。

这石亨和于谦发现这个纳哈朗就是建州三卫里的老六。

董山和李满住趁着大明孱弱劫掠大明的时候,纳哈朗忙着屯耕,从不扰边,但是大明势弱,纳哈朗的确是“被迫”投敌,现在大明王师来了,纳哈朗立刻倒戈,这也不能怪纳哈朗不讲义气,李满住的主力崩溃的实在是太快了,一个接战被合围,最后被手下杀死。

李满住的战略自然是极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可是他碰到的是鼎盛时期的大明。

纳哈朗本身就没什么抵抗意志,一看李满住死了,一翻自己的犯罪记录为零,直接纳头就拜。

大明墩台远侯甚至找不到纳哈朗冒犯大明的言论。

造反造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独一份了。

最后纳哈朗被任了一个鞑官,被送到了天津卫,赐了李姓,三世降袭,算是勉强苟活了下来。

辽东战事之顺,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朱祁钰将董山、李满住的脑袋挂在了德胜门上,挂了十天,喂了野狗。

在获得了军事胜利的前提下,大明开始对整个辽东展开了郡县化,分为了三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辽宁主要以辽东都司为前身,而黑龙江省,则是黑龙江流域,夹在中间的则为吉林,这个名字是汉名,永乐年间,曾经在吉林设立吉林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