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禁牙行、禁烟、摘铃铛(第2/4页)

“这第三条规矩,江山是汉室江山,大明天下是大明天下,陛下不希望看到满大街的串串儿,搁街上溜达,陛下犯恶心,所以,这第三条规矩便是任何入大明的番奴,男丁无论老幼一律去势,方能入明。”

去势,刘天和当然明白是摘铃铛,地道的大食商贾贩卖的各种奴隶,都是去过势的,不去势,容易闹事,不如去了势省心,串串儿这个词,刘天和不懂,但联系了前后,也就明白了陛下的担心到底在哪里。

“明白,明白。”刘天和笑呵呵的回答着。

唐兴面色一变说道:“严肃点!这个问题很严肃,陛下格外重视,不要嬉皮笑脸!”

刘天和连连摆手说道:“唐国丈误会,陛下在京师,对着万里海塘的生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陛下看串串儿恶心,那我们这些势要豪户也有女眷,我们看见也恶心不是?”

“说实话,我们出来不就是为了万古不移吗?这子孙后代都不是我的了,我还拼这个命作甚?唐国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唐兴一听一乐,点头说道:“嗯,有几分道理,我可提醒你,这要是没有阉干净,就入了大明,入市舶司查验的时候,那可是要罚钱的,一个就是五百银,而且还要二次官阉,一人是二十银,若是死了,也别闹腾,朝廷概不负责。”

“你听明白了吗?”

刘天和一听要罚钱,面色一变,稍微一合计,立刻不住的点头说道:“明白明白,唐国丈安心,陛下安心,为了不赔钱,我们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弄虚作假,这事儿,本就是大明说了算,官禁之事,那要掉脑袋的。”

唐兴见刘天和等一众商贾,就是办三件事,禁牙行、禁烟、摘铃铛。

刘天和这会儿代表着一众商贾好说好商量的答应了下来,至于他们是否遵从,唐兴不管,胆敢犯禁,那最好不过了,大明皇帝正好缺个立威的靶子。

唐兴巴不得他们犯点事,大明水师也好活动活动筋骨,不发飙,这万里海塘人人以为大明是病猫。

这万里海塘诸番,之前还扣大明使臣,这就是典型的欠揍,给几记重拳,就老实了,唐兴现在带着大明水师漂洋过来来了,怎么没见有人敢扣住唐兴?黑龙炮都擦的油光锃亮,就等一个不长眼的。

唐兴和这些商贾聊了几句,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永诚才开口说道:“税,必须要交,这事你们不要心存侥幸。”

“朝廷做任何事,都得要钱要粮,这市舶司的税银,即入国帑,也入内帑,朝廷要,陛下也要,陛下要追缴,便没人会反对,因为官署所有衙门口,都张着嘴要钱,咱家话放在这儿,你逃的每一厘税银,陛下都会讨回来,错非你不跟大明做生意。”

“扣你的船、抓你的人、市舶司拒入,甚至到婆罗洲、四王岛上去抄家,也不是不可能。”

在大明,唯有纳税和死亡不可避免,这是当年南衙僭朝作乱,陛下用战争打出来的结果,为了税银,无论是皇帝,还是帝国,都不介意发动一场保税战争。

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政治的基本原则,共同认知。

陛下用战争和血立下的规矩,已经形成了大明内外的共同认知,保税的意义重大,即便是朝堂上那些老爷们,也要保税,因为不保税,老爷们做老爷都底气不足,都得看别人脸色行事,老爷还要看别人脸色行事,那还是老爷?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刘永诚是朝中六朝元老,他就知道一个事儿,这件事刘永诚曾经上奏要增补到稽戾王实录内,可惜文已经定稿,连稽王府,现在沂王府的增补都未曾收录。

正统十一年文渊阁首辅杨溥去世,首辅之位空悬,为了争夺这个首辅之位,朝中展开了激烈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