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第2/4页)

胡濙这番说辞,是因为胡濙了解陛下,陛下对文臣有偏见,而且这个偏见早就拧成了疙瘩,根深蒂固,解是解不开了,但是商辂这次的负伤,是真的受了伤,这大千世界,人生百态,陛下心里的那个疙瘩,很容易一杆子打翻一船的人。

于谦不是文臣?之前也是,至少京师之战前都一直是。

“胡老师父多虑,商辂是朕连哄带骗从这政务官上哄下来的,本来他清流做的好好的,要名声有名声,要权力有权力,春风得意,朕想让商辂更进一步,商学士为大明奔波所伤,朕视其为肱骨良臣,伤朕肱骨,此仇必报!”朱祁钰颇为笃定的把话说的清楚,不让胡濙猜来猜去。

商辂要是用生命给朱祁钰演这么一出大戏,朱祁钰也认栽了,人家连命都被搭上了,他被蒙蔽不是很正常吗?

“如此,臣告退。”胡濙正准备起身告退,朱祁钰却说道:“胡尚书留步,听听沈尚书要说些什么。”

沈翼没走,旁人都走了,沈翼还坐在原地喝茶,显然是有话想说,而且面色有些踌躇,显然兹事体大,事儿小不了,否则刚才小会就说清楚了。

胡濙是真的不想留下,他都活到这个岁数了,当然非常清楚,知道太过就是祸患的根源,人,难得糊涂。

沈翼面色为难的看着胡濙,他接下来说的话,的确是不想让陛下之外的人听到。

“陛下,臣……”胡濙也面露难色,户部的事儿,他一个教书的老头,能弄明白什么。

朱祁钰却示意胡濙坐稳说道:“一起听听。”

胡濙稍微斟酌一二,便坐稳了。

沈翼这才拿出了一封奏疏说道:“陛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朱祁钰看完了奏疏递给了胡濙,胡濙看完之后,重重的叹了口气,这小议事厅里一时间只有风吹动罗幕的声音,君臣相顾无言。

良久之后,朱祁钰才问道:“没有办法吗?”

“臣无良策。”沈翼摇头,要是有办法,他就不上这道奏疏了。

“臣亦无良策。”胡濙手抖的将奏疏放在桌上,又补充说道:“于少保也无良策。”

沈翼提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便是大明府库。

在大明十六省户部清吏司清查的时候,一个四川叙州府长宁县的常平仓里,居然一粒米、一两银都没有,而后长宁知县事自然要被问罪,一个地方正七品挪用常平仓之事,本来不值得沈翼过于侧目,可是沈翼沈不漏,便刨根问底了一番,这一刨根问底,便问出了事儿。

沈翼让诸省清吏司暗自调查一番,才发现,大明各地府库其实和长宁县的县库情况大致相同,早就被挪用一空。

一旦朝廷有风气要清查粮库,这地方官员就闻风而动,让地方粮商把粮食放进这府库里充数,等到这风头过了,粮商们再把粮食运走,有些地方,甚至干脆把这府库给赁了出去,朝廷来查,便是朝廷的府库,朝廷不查,则是粮商们的库房。

这边地方势要豪强们给地方官员们行方便,这地方官员自然要给势要豪右们行方便,这人情世故,讲究的就是你来我往,你帮我,我帮你,这情分便有了,这情分有了,办事自然就方便了。

要不然朝廷问责,就会如同长宁知县事那般,锒铛入狱。

朱祁钰闭目良久,才问道:“这亏空有多少?”

“不可计量,往少了说也要千万银币以上了。”沈翼颤巍巍的说道:“汉文帝时候,朝廷把这四差银从一百二十钱,降到了四十钱,可到了汉武帝时候,这稍微一盘查,才发现,地方诸官,压根就没有降这个税钱,人头丁课,仍一百二十钱,这八十钱的折免,却只是折免给了硕鼠。”

胡濙好生斟酌了一番才说道:“陛下,正统十年,山西、陕西遭了旱灾,山西、陕西流民逾二十万五千四百余口,逃难到了河南,于谦时任河南巡抚,发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彼时这府库哪有什么存粮,于谦也是恩威并重,最终把事儿做成,把流民安抚了下来,又跟河南布政使年福一道,劝农桑,才算是把这二十万流民安置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