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3/4页)

胡濙总是知道很多很多的秘密,这和他这个人的性格有关,总要知道些机密,才能自保,才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五十年。

朱祁钰沉默了片刻摇头说道:“襄王世子朕见过,不是个是非不分,轻重不明之人,拿了小妾和小妾所出的儿子,不是什么好办法。”

“陛下,此言差矣。”胡濙满是感慨的说道:“色字头上一把刀,难道陛下以为拿了这小妾和这孩子,是说直接扣押,威胁?非也,这么办,不斯文,很粗糙。”

“找人在这小妾耳边念叨,潜移默化,悼念襄王功德,而后让小妾再跟王世子念叨,潜移默化,虽然日久,可得奇效也。”

“啊这……”朱祁钰直接被沉默了,哑口无言。

和胡濙这一整套连环计比起来,萧晅做的可不就是显得有些粗糙了吗?不是有些,实在是太粗糙了!

粗糙到连皇帝都察觉到了阴谋。

“得亏胡尚书不与朕为敌,要是胡尚书给朕下套,那朕和襄王,这是一个也落不到好去。”朱祁钰只能感慨的说道。

他的判断是对的!胡濙真的跟他玩阴谋诡计,他真的不会发觉,只会事后懊恼。

“臣是谄臣,无德尚书做了五十年的谄臣,安敢以下犯上?”胡濙倒是满不在意的开着玩笑,他到现在依旧背着谄臣的名号,历史大约也会给胡濙一个谄臣的位置。

不过无所谓了,人死脚朝天,是非功过,青史论断。

“那这萧晅又为何般?!”朱祁钰说到了萧晅就有些怒不可遏:“朕可曾薄待与他?”

“他年岁已高回京为官,他做的不够好,朕留下胡尚书为他找补,他还如此生事,所为何般!”

胡濙略微有些怅然若失的说道:“陛下,人,都会变的,萧晅当年也是德高望重之人,可是这临到老了,就糊涂了,钱财动人心。”

“陛下,人的堕落,没有陛下想的那么困难,一旦开了头,就会一直堕落下去。”

人老了,总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显然,临到了萧晅没抗住诱惑,倒在了金钱的面前,成了金钱的奴仆。

奇怪吗?

一点都不奇怪,相反非常的普遍。

“胡尚书不想着给自己儿子留下些什么?”朱祁钰颇为无奈的说道。

“各家人各家事儿,臣的儿子,自己顾得上自己,不用臣太操心。”胡濙眼前闪过一幕,之前他在小阁楼烧匣子里的信札,胡长祥说家里银子很多,有三万余银币。

大富大贵谈不上,可绝对可以保他衣食无忧。

胡濙看着满是英气的陛下,似乎是意有所指的说道:“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是唐明皇,弄出了安史之乱把大唐拦腰打断了脊梁骨的也是唐明皇,人的堕落可能就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女人,一次酒宴,一次闲谈,或者一些金银这些阿堵之物。”

“甚至连堕落的开始,自己都不清楚何时开始,发现时,已经悔之晚矣。”

朱祁钰听闻,也听出了胡濙话里话外的意思,满是疑惑的问道:“胡尚书的意思是,要朕警醒,莫要学了唐明皇?毕竟李隆基住在兴庆宫,朕住在泰安宫,都不住皇城。”

“面刺寡人之过者,赏银币百枚,兴安去取些银币来。”

“谢陛下厚赏。”胡濙也是有趣,陛下给,他就真的要,还谢恩,他的意思很明确,人都会变,他不希望有一天陛下成了李隆基那般模样,大明成了大唐后期那般模样。

朱祁钰终于笑了出来,打趣的说道:“你这老师父,当官的时候,整日里不直言上谏,搞一些谗谀之术,卸了任,反而开始直言上谏了?”

“说正事,这萧晅,当如何处置?”朱祁钰说起了正事,便极为严肃,这毕竟是胡濙举荐的人。

胡濙闭目片刻,睁开了眼说道:“送解刳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