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和林,国家兴王地(第2/4页)

“咱们自然很难理解,当年的风气和风向了。”朱祁钰摇头说道:“但朕从来不觉得,岭北之战有错。”

“兴安,取堪舆图来。”

兴安知道陛下要什么堪舆图,从御书房里推出了一张巨大的堪舆图放在了偌大的议事厅内,这张图,是大明已经探明的世界。

欧洲已经有一部分被探查标明,而非洲的慢八撒也在堪舆图之上。

朱祁钰站起身来,抽出了支架上的长杆,点在了和林的位置上,手一划指到了地图的边界位置说道:“从和林到喀山,一共就六千里地,远不如当年唐朝时候,长征健儿们走到喀什的九千九百里。”

“这些游历到和林的诗人里,有句话说的很对,王恽说和林,是国家兴王地,据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

“和林这片土地,占据了上游的地利,完全骑在了大明的脑门上,向东可以联袂东北方向的建奴,中路可以进攻我大明的京畿要害,向西矛头可以对准河西走廊,切断大明和西域的一切来往。”

“只要和林这片地方,有雄兵十万,就可以压迫大明三北之地,抬不起头来。”

三北,东北、正北、西北,为三北方向,只要和林这地方有雄兵驻扎,大明就寝食难安,侧卧之榻其容他人酣睡?

而提出和林这个地方,可以牵制中国三北的人,正是慈父斯大林。

朱祁钰继续说道:“和林这地方能养多少兵马?忽必烈曾经在和林陈兵五万余人,这五万人是正军,屯军与正军为二与八之比,也就是说,和林这地方,至少能养二十万人有余。”

“明太祖高皇帝和其谋臣,正是深知其利害方才北伐。”

“此次北伐,解的是朕心头之恨,同样也是悬在大明头上的利剑。”

朱祁钰从战略的层面上,表明了大明北伐的意义,这个意义绝对不仅仅是复仇,还有国家战略安全。

不打和林还想要西域?但凡是和林的瓦剌人有点出息,大明就拿不到西域。

永乐年间为何重开西域提了那么多次,到最后都没有践行?还不是因为拿了也无法长治久安?

“和林以及和林周围的土地,要么掌控在大明的手中!要么让它始终虚弱的如同绵羊,奄奄一息!但凡是有强兵驻扎,大明危矣。”朱祁钰手中的长杆重重的指在了和林的位置上。

“各位说说各位的看法。”

朱祁钰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这个时候说不能打,那就是跟皇帝陛下对着干了。

于谦斟酌了一下俯首说道:“陛下,咱们再筹备筹备,等来年开春解冻之后,再行前往?此时寒冬腊月,塞外苦寒,白毛风刮起来,那分不清楚上下,此时进兵,实在是有些贸然了。”

朱祁钰立刻赞同的说道:“大明军又不是人人都是袁彬那种能在白毛风里行百里的人间青兕,自然要是开春之后再动,春天是草原人最虚弱的时候,也是他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后,最重要的日子。”

草原的苦寒,朱祁钰虽然未曾亲历,但是也曾听闻,冬天草原上会消失很多的部族,在酷寒之下,无数的人永远的消失在风雪之中。

春天,瓦剌人和他们牲畜一样的骨瘦如柴,一样的虚弱。

大明选在在春天进兵,就是奔着不死不休,奔着亡族灭种去的,既然要打,就要打到断气,打到扫穴犁庭为止。

“那军备呢?陛下,臣不通兵法,这户部那边不会有问题吧。”江渊略微有些担心的说道,他做过户部右侍郎,是从户部走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大明要再次北伐,自然需要军备,而这肯定绕不开户部,只希望沈翼不要那么不识趣便是。

“无碍,户部不肯,朕的内帑这些年只进不出,攒了不少家底。”朱祁钰回答了江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