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共襄开海盛举(第2/4页)

放依亲的意思就是放这些不满足入学资格的监生,出国子监去依靠自己的亲朋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朱祁钰并没有立刻朱批,而是将奏疏放到了自己的袖子里,明日是例行的廷议,他打算拿到了文华殿的长案前议一议再做定夺。

两万多监生就这么放归,是否是放虎归山。

“让礼部尚书萧晅看下奏疏。”朱祁钰对着兴安说道,奏本一般是一式两份,一本在文渊阁,一本在大明皇帝这御书房内。

文渊阁由通政使王文掌控,而王文为人谨慎,御下极严,文渊阁内制诰,未有敕谕,任何人泄密,都是要进北镇抚司过一遍五毒之刑,一旦坐实勾结朋党,极有可能被送进解刳院内。

朱祁钰让礼部尚书萧晅提前看一看奏疏,目的就是明日议事之时,别慌了神,一问三不知,虽然有姚夔、刘吉帮衬,可萧晅本人作为胡濙推荐的六部尚书,朱祁钰多少得看护点。

“要不要给于少保也看一看?”兴安俯首领命,试探性的问道。

他是知道这本奏疏内容,这近两万的监生,背后是两万个在两汉可称得上豪强的富户,兹事体大。

“给于少保也看看,怕是又要准备一大堆的劝仁恕的话,来劝朕仁恕,可是这件事,朕没有办法仁恕,为国取才国子监,藏污纳垢,乌烟瘴气,若是不下狠手整饬,此等歪风邪气,国无长祚。”朱祁钰同意了兴安的建议,但是也是颇为头疼。

朱祁钰的处置,要说服于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次日的清晨,朱祁钰打马来到了文华殿,例行主持廷议,二十七人早就等在了文华殿外。

文华殿的对面就是文渊阁,文华殿的南庑半间房就是司礼监。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二十七人毕恭毕敬的见礼。

朱祁钰示意兴安发下去今天议事的题本,说道:“免礼,议事吧。”

众人看完了题本面色剧变,虽然知道大明的科场的歪风邪气极为严重,但当事情摊开了摆在所有人面前之事,众人才知道,科场舞弊已经严重到了动摇江山社稷的地步。

大明科层制的官僚体系里,绝大多数的朝廷命官,都来自于科举,而科举的根基已经完全腐烂,科层制的官僚体系,这棵参天大树,迟早会被蛀空。

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昌低声说道:“得亏正统只有一十四年,这再有几年,就是国有雄主贤才,也难戡正了。”

李永昌是讲武堂的提督内臣,这个位置他一坐就是九年时间,是继兴安、成敬之后排名第三的大珰。

李永昌作为宦官,要讲一些陛下要讲却不能讲的话。

“过去了,往前看吧。”朱祁钰示意穿着大红宦服的李永昌不要继续往下说,稽戾王那烧毁的半面龙旗大纛就在长案上的玻璃下压着,点到为止就行。

“陛下圣明。”李永昌作为陛下鹰犬,立刻闭嘴。

于谦的脸色颇为肃穆,接过了话茬说道:“确实太荒唐了,臣素知科场昏暗,但完全没料已经糜烂至如此地步。”

这内廷被陛下一句话给堵住了,这外廷又开始抱怨上了。

朱祁钰登基至今,始终在竭力避免全面否定,稽戾王死后,朱祁钰也没有过多的对稽戾王进行批判。

于谦也在避免,但是今天这个事儿,连于谦都有些按捺不住了,荒唐至极,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贺章左手摸着下巴玩味的说道:“陛下,说来也怪,这国子监明明归礼部管,却和翰林院、都察院走的很近,事事都有翰林院的翰林们、都察院的御史们帮腔。”

“这两年倒是变了,国子监的监生们,看都察院的御史们,都是横眉竖眼,恨不得冲上来咬一口才肯罢休,倒是愈发和翰林院走的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