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达则混吃混喝,衰则反咬一口(第2/4页)

于谦的意思是这个问题,也是大明百万人口的大城越来越多,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不仅仅是势要豪右这些朘剥者在牟利。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新问题,总要有新办法。

朱祁钰两手一摊说道:“所以两宋朝廷有钱啊,坊郭户搞十等分,乡村户搞五等分,坊郭户收屋税,乡村户收田赋。”

“不仅如此,这城里还有粪霸、水霸、薪霸,两宋朝廷官办专营,把这个钱赚了,到了咱大明,骂名朝廷担了,这钱却捞不到。”

大明这是两头捞不着,百姓这头挨骂,面子丢了,这钱没赚到,里子也丢了。

能征善战,南平倭北制虏的戚家军,最后的结局居然是发不出军饷,军卒要军饷,军官通知“明日领饷,武器不要带”,结果轻信之后,戚家军被镇压兵变。

两宋虽然不要脸,但他们朝廷富硕不是?

于谦不太赞同陛下这个观点,立刻就说道:“那咱大明也没有一百八十年四百起攻陷州府的民变,也没有两百万厢军的冗兵啊,陛下,有利有弊吧。”

“相比较之下,还是大明好,虽然走了些兴文匽武的弯路,现在也都好起来了。”

“那是。”朱祁钰对于谦的说法是认可的,至少景泰年间的大明,因为加剧了对外朘剥,百姓们稍微喘了口气,波及数省、贡献州府的民乱确实没有。

陛下要求大明变得更好,这个夙愿同样也是于谦的夙愿,但是说大明不如两宋,于谦是绝对不会赞同的。

就这些粪霸、水霸之类的东西,在正统年间,算是个事儿吗?值得陛下费心费力,还讲伊索寓言?

那会儿比这重要的事儿海了去了,哪里值得皇帝和宰执讨论这东西该怎么治理。

正统年间,需要讨论的是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亡国四祸,君出、虏入、播迁、党锢;亡国三兆,政怠宦成、求荣得辱和人亡政息。

于谦老神在在的说道:“再说陛下不是来了吗?”

“广州府的鬻水之事闹得最凶,正好朝中也在对襄王殿下那套供销官铺有些微词,若是朝廷能解决鬻水之事,襄王殿下在京师也好过点。”

陛下不在京,襄王殿下,就是有胡濙的帮衬,日子也是不大好过,远不如当初襄王殿下在贵州安土牧民的日子巴适。

“若是能建成一个水厂,供应城中百姓用水,再好不过了。”朱祁钰说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于谦认真思量下说道:“理当如此。”

至于怎么建,建成什么规模,用什么方式运水,都是需要细细谋划之后,才能进行。

大明将在广州兴宁四望嶂建立一个大型的煤炭厂那边有露天的煤矿、也会在白云山的余脉龙头山脚建设一个钢铁厂、织造局和铁器厂,位于珠江南岸名叫南塘的位置,将会建立起一座匠城。

佛山铁锅闻名遐迩,朱祁钰的庖厨用过都说好。

水厂显然是一个新的官厂,如何去建设水厂,会有什么样的难题,对大明朝廷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考验。

朱祁钰拿出了王复的奏疏递给了于谦,感慨的说道:“康国公居然比朕还快,这就拿下了赫拉特吗?”

朱祁钰是知道赫拉特的,在唐朝时候,那里叫月氏都督府,赫拉特是都督府府治所在,是苏定方击破西突厥之后,建立的一个高度自治的都督府,而月氏都督府的都督是吐火罗国王。

赫拉特也是帖木儿王国的龙兴之地,大约等同于大明的南衙,而撒马尔罕是帖木儿王国在俘虏了奥斯曼苏丹‘闪电’后,才迁都到那里,建了兰宫。

无论帖木儿王国的卜撒因是否决心南下,康国对赫拉特势在必得。

这也是卜撒因在谋划和奥斯曼人合兵一处,攻伐康国破产之后,立刻南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