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只要足够烂,你就不能王化我!(第2/4页)

兴安十分确信的说道:“欣可敬欣院判说并没有复发,臣也问过于少保的侍从了,并未复发,晚上睡得很安稳。”

“嗯,那就好。”朱祁钰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笑容满面。

于谦必须善终,他不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在大明前进的路上突然倒下。

《韩非子·显学》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但是大明的规矩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纵观大明近三百年,仅有二十一人曾经在地方履任后入阁,或者担任六部尚书等要务。

这就造成了大明的内阁师爷们,严重脱离了基层,脱离了事实,各种政策全靠想象和辩经,枉顾事实的政令,最后都是白纸一张。

让于谦善终,是朱祁钰这个皇帝吏治改革的一个重要一环。

除了不让大明陷入求荣得辱的陷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搭好的戏台,要遴选出贤臣唱戏。

官吏层层选拔,久经考验,到了大明师爷的位置上可以说水平、经验甚至是运气,都必然是猛人。

“陛下,安南国睿王黎思诚请求觐见,昨日就到了南衙,沐浴更衣之后,过来面圣。”兴安提醒了陛下今日的行程。

朱祁钰放下了笔说道:“宣吧,朕也见见他这个安南国唯一的希望。”

黎思诚,安南国所有有志之士公认的唯一希望。

朱祁钰之前在松江府万国荟见到了黎宜民,而现在要见见这个老四了。

对于黎思诚,朱祁钰的第一印象,这人是个读书人,第二印象就是此人的眼神格外的清晰,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达到目的需要做什么,所以黎思诚才来到了南衙。

敢孤身来到大明,朱祁钰只能说是好胆。

大明的立场格外的模糊,册封了黎宜民,转头又册封了黎思诚。

都册封,等于没册封。

“臣安南睿王黎灏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黎思诚跪在地上,三拜五叩行了大礼。

黎灏,是黎思诚对大明的称呼,每一个黎朝国王为了彰显自己不是个文盲,都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

比如黎宜民对大明的称呼是黎淙。

为何他们要多此一举呢?

其实理由非常简单,两个名字,不同身份。

以黎元龙为例,黎元龙汉名为黎麟,那么册封的安南国王是黎麟而不是黎元龙。

黎越僭朝对内称帝,黎元龙这个名字在安南国内是皇帝。

黎思诚也不例外,朱祁钰很敏锐的察觉到了黎思诚的自称:睿王,而不是安南国王。显而易见,黎思诚对两王并封是有些意见的。

只是黎思诚没办法表达出来。

朱祁钰倒是无所谓的说道:“平身,你起来说话,睿王远道而来,是要跟朕谈什么?”

睿哲天成的大明皇帝,并不是非常清楚黎思诚的目的,难道这个人,希望用他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大明皇帝放弃郡县安南的计划?

黎思诚站起身来,颇为郑重的说道:“臣前来,是有一事,斗胆请问陛下,陛下既然要郡县安南,为何又让安南如此民不聊生?”

“这难道就是陛下的王化之道吗?若是如此,臣,不敢苟同!”

黎思诚的发言可谓是大胆,朱祁钰倒是没有怪罪黎思诚御前失仪,反而玩味的的看着黎思诚说道:“不不不,先帝曾言,安南国事自决,这是当初黎利和王通媾和之后,先帝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现在,你跑来诘问朕,坐看安南民不聊生,这是何等的道理?”

“你安南国废太子黎宜民宫变杀了黎邦基和阮氏英,上奏朝廷请旨册封。”

“而你这个老四睿王黎思诚,也上奏请旨册封。”

“安南国事自决,朕践行祖宗成法,两王并封,何错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