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大明诏狱,养才储望之所(第3/4页)

虽然达成共识,但是不代表咨政大臣没有疑问。

第一个有疑问的咨政大臣站起来询问了问题之后,其他人也络绎不绝的站起来,询问着他们关切的问题,王复一一解答。

“叮!”

王复拿起了小金锤敲响了铜钟说道:“分屯别居令,通过。”

“此策事关康国兴衰国运,如果诸位仍然有疑问,可以到咨政大院寻我,我随时都有时间,倘若觉得我这个人不好说话,可以让伯颜帖木儿、隔干台吉、合霍特勤代为询问。”

“我再强调一遍,阳奉阴违者,斩!”

咨政大臣们小声议论的离开了穹顶大礼堂,王复则靠在座椅上,有些迷茫,他还以为分屯别居令,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甚至王复还打算赌点什么,比如许诺五年之内,出让的财富会以双倍的回到他们的手中,用他的信誉作保,来推行分屯别居令。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王复丝毫不怀疑,在分屯别居令之下,康国近千万丁口劳动创造的财富是何其的庞大。

可,事情如此顺利,让王复有些出乎意料。

“王咨政困扰什么?”伯颜颇为放松的说道:“是觉得事情太过于顺利了吗?”

王复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伯颜帖木儿倒是一副本该如此的模样,颇为淡然的说道:“其实没什么意外的,冒昧的问一下,王咨政一番话语,可能在奉天殿上如此直白的讲出来?”

“你们中原老是讲大道之行,照我看啊,王咨政所言,就是大道之行。”

“其实我心里对这分屯别居令也有疑惑,但是王咨政一番话语,让我茅塞顿开,这颠不破的,才是真理啊。”

“王咨政可曾想过,若非王咨政点破,我们这等蛮夷,能看的清楚?”

“谢王咨政。”

伯颜帖木儿郑重致谢,真心实意,这等庙堂之高的学问,王复不说,他们真的不懂。

王复又认真的想了想才说道:“好吧,无论如何已经通过了决议,那就贯彻到底。”

“必然贯彻到底!”伯颜帖木儿非常确切的说道。

伯颜帖木儿自己有数,他压根就不是能拿主意的那个人,所以他对康国的王位,从来没有企图。

多大的圈,养多少的羊,康国新立万象更新,这康国怎么走下去,他两眼一抹黑。

王复就像是黑暗之中的一把熊熊大火,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王复渐行渐远,伯颜帖木儿与和硕并行。

伯颜帖木儿看着王复的背影低声说道:“咱们的王咨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对康国多么重要啊。”

和硕满是赞同的说道:“可不是嘛,他习惯的道理,对我们而言,不就等于是长生天的启示吗?这都全票通过了,还又计票了一次。”

伯颜摇头说道:“不不不,这正说明了分屯别居令的重要,没这个分屯令,咱们康国想长远的走下去,根本不可能。”

“王咨政保守了。”

和硕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确实保守了。”

“咱们要不要告诉王咨政?”伯颜犹豫的问道。

和硕眉头紧皱的回答道:“合霍和隔干两个人说的还不够肉麻吗?我都起鸡皮疙瘩了,但是对于王咨政而言,那些就变成了溜须拍马?”

“有点怪。”

“确实。”

伯颜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其实也蛮好的,谨慎点好,那孔圣人不是说过了三思而后行吗?”

和硕摇头说道:“不是孔圣人说的啊,我记得原话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是吗?”

“不是吗?”

“季文子是谁?”

“无所谓了,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

陈循听闻了咨政院落锤的事儿之后,把王复的奏疏,连带着他的见闻,一并通过鸽路送回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