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4/6页)

朱祁钰明知道李贤在给大明朝廷传递情报,那时候的季铎、袁彬等人已经和李贤接洽了,并且得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情报。

明知道李贤写那份檄文是逼不得已,朱祁钰依旧是气到七窍冒烟,甚至怀疑李贤在耍他。

就连朱祁钰在明知道李贤是内鬼的情况下,都那么生气。

当时的南衙僭朝众正盈朝,谁会怀疑李贤是内鬼?

这么昭告天下,传檄州府的骂皇帝,那要是南衙僭朝战败,李贤只落个千刀万剐的下场,还得感谢陛下宅心仁厚!

相比较李贤的檄文,这名太学生呈上来的奏疏,就不值一提了。

大意就是:

在英明的陛下的领导下,大明有承平之世的征兆,虽然有冬序的危害,但不足以动摇大明的根基,百姓安居乐业,大明蒸蒸日上,英明的陛下来到南衙,南衙百姓无不是欢欣鼓舞,满城欢庆祝,又能目睹龙颜,又能蒙受君恩。

可是陛下突然抓了这么多人,让凤阳、浙江、江苏、湖广、应天府和松江府的百姓们惶惶不安。

知道陛下是英明的天子,卑微的学生们,就是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陛下如此龙颜大怒。

这些太学生的奏疏极为含蓄,甚至可以说是谄媚。

和李贤那份斗志昂扬,让人血压飙升的檄文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朕就告诉你们吧。”朱祁钰让兴安拿出了一卷圣旨,兴安来到了三百二十名大汉将军面前,开始宣读圣旨。

夏时正的案子查办的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泥来。

仁和夏氏子弟之中,居然有三十七个举人,三名进士,这么多的举人,自然引起了缇骑们的疑惑,凭什么?

你仁和夏氏难不成有文曲星庇佑?

在缇骑们的追查之下,发现了正统年间,发生江南的系统性的科场舞弊案。

大明的举人是可以做官的,而不是吏员。

中举可以改变人生,可以实现阶级跃迁。

像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样,中举,真的改写整个家族的命运,而且足以恩荫后人。

范进中举的描述看似夸张,但是大明中举盛况,比范进中举只会更加夸张。

这种系统性的科场舞弊案,让朱祁钰不由的想到了山东左布政裴纶正统年间,当会试主考官的经历,裴纶稍微公正一些,就落得辞官回乡修县志的下场。

这一查,不要紧,把朱祁钰都吓了一跳。

在正统年间,江南诸府就有将近一千多名举人,都是靠舞弊中举,他们活跃在诸府州县做了知县事、推官。

而且诸多提学官,都涉案其中。

朱祁钰差点直接血怒!

这就是巨商富贾、缙绅们在系统僭越公权!势要豪右巨商富贾在谋求政治权力!

狭隘一点说,这是在挖他这个大明皇帝的墙角。

朱祁钰当然要重拳出击。

承天门外所有跪在地上的学子,听着大汉将军们喊着圣旨,终于是听明白了,陛下为何突然暴怒抓人了。

这些学子们,眼睛通红,颤栗不已,陛下不说平身,他们也只能跪着,他们在愤怒之余,感觉到了一种羞愧,对陛下深深的愧疚。

陛下在为他们主持公道,他们却跑到承天门来闹,来展示他们的齐心协力!

这种羞愧甚至大过了愤怒。

大明国子监的确是最高学府,但其实类似于贡院三条街的私塾那般,请讲筵学士授课,更容易中举。

国子监里的太学生,家境顶多算是殷实,绝对算不得高门大户。

高门大户都跑去这种私塾和家学之中了。

大明举人本就有定额,这些殷实家境的太学生们,寒窗苦读十余载,考不中科举,不是技不如人,是没有生于高门,没有渠道科场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