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第3/4页)

景泰八年春二月二十三日,晨钟敲响,大明京师在晨曦朝阳之中苏醒了过来,无数的百姓从坊间鱼贯而出,纷纷涌向了东华门外。

夜色渐淡。

礼部昨夜灯火不休,已经将名单最后核准,并且写好了黄榜,只待晨钟敲响之时,就将黄榜张贴。

榜头竖粘黄纸四张,浓墨重笔的写着及第考生的名单。

礼闱新榜动京师,九陌人人走马看。

人潮涌动,观者如堵,不光是举人们前来观榜,凑热闹的也多,榜下抓婿的也不在少数。

景泰五年,国子监的学子们从东面踏破了东华门外张榜的围设的棘篱墙,差点把贴榜文的墙也给推倒了。

今次放榜,这榜墙之外,围了一圈半人高的围墙,水泥筑,绝对不会再被踏破了。

在东华门外、护城河侧,有一楼,名曰唱经楼,又名状元楼,有正殿、春秋楼,通廊沟通,布局整体呈“工”字形。

唱经楼顶部为十字歇山顶,座上周围为浮雕游龙牡丹纹孔雀蓝琉璃栏板,在春日暖阳下光彩夺目。

许多考生聚集在唱经楼下,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楼上书吏唱名,说到底还是有些侥幸心理,怕自己在东华门外漏看了。

有一书吏,上二楼,抑扬顿挫的不断唱名,唱到谁的名,就会有一人登楼去,往往这个时候,所有的学子们,都以一种艳羡的目光看着上楼之人。

上楼之人,即为中榜及第之人。

即便是第三甲的同进士出身,那也是万万学子之中的人中龙凤。

而上楼之后,举人勘合身份之后,来到长桌之前,用金色染料书写喜帖,这份喜帖会送往家乡,由提学官领受遣人送回家中,光耀门楣!

正是那: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金科状元郎名叫黎淳,乃是湖广岳州府华容人,就是曹操走的那个华容道,时年已三十四岁,他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又在喜帖之上,写道:状元本是天生定,故遣嫦娥报姓名!

何等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浙江横林费亦应,同进士出身第一百四十三名,请进士登楼!”书吏大声的喊着。

费亦应站在台下,一时间有些恍然,他居然真的中了!

虽然只是第三甲同进士出身,不过也是中了进士,入了官的门槛,他已然看过了黄榜,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但依旧是有些茫然,听到了书吏的喊声,才回过神来,脸色带着惊喜,大声的喊道:“咦!中了,我中了!”

书吏看着人潮涌动,继续看着:“直隶津口罗炳忠,同进士出身第一百四十六名,请进士登楼!”

罗炳忠,襄王府长史,和襄王殿下奔逃京师躲避叛军,又扈从殿下南下贵州出生入死,随后又和襄王殿下一起闯了一趟和林,震慑阿剌知院,在大宁卫为大明王化鞑靼呕心沥血。

罗炳忠拿了份喜帖就离开了唱经楼,他的家人都住在官邸里,压根就不用往津口送喜帖,而且他昨天就知道他中榜了。

确切的说,昨天在襄王府办差,襄王就告诉了他可能中了,罗炳忠当时也是一愣,并没有多少欣喜。

他的官儿是个王府长史,看似是不入流的师爷,但他是至德亲王的长史,这进士出身对他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之时,他也不需要这个。

若是真的想离开襄王府,他和郑王府长史周瑛一般,加入大明反腐厅,起步也是大使,正七品的京官,前途不可限量。

但他和周瑛的情况完全不同,周瑛的亲王郑王殿下,首先不是嫡皇叔,其次郑王殿下不视事,不领差,周瑛可以离开,即便是到了反腐厅,有点风吹草动,周瑛也会提醒在京的郑王,比如上次张昭移宫案。

他罗炳忠这辈子都没打算离开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