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罗马后继有人(第3/4页)

水师的供养制和京营的供养制差不多,大明京军的军饷分为几部分,朝廷承担了粮草、军备和供京营亲眷耕种的土地等,而朱祁钰承担饷银、恩赏,这是京师之战后,朱祁钰立下的规矩。

朱祁钰看着林绣说道:“这次调动三千军的粮草以及一应船只、火药、箭矢、长短兵,不是国帑出了吗?”

“好了,循旧例便是。”

“臣领旨。”林绣仍然有些不甘,但最终还是俯首领命。

国帑每年仅仅铸币税就足够支付京军和水师的军饷了,而且还有很大的结余,陛下的确是生财有道,但是这钱会随着市舶司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而扩大,林绣也是想要为皇帝勒紧钱袋子。

王祜听闻大喜,洋洋得意的看了林绣一眼,便恭恭敬敬站直了身子,可是脸上的笑意,却怎么都止不住。

这次内帑国帑的吵闹,以国帑全胜告终。

“计省名下会多一个反贪厅,计省的审计工作会加重,你们的人才储备够用吗?”朱祁钰说起了正事。

反贪厅会伴随着大量的审计工作,计省的工作量会成倍的增加,尤其是大明银庄下辖的宝源局纳储投资,利柄的不断完善,大明的审计监察也到了必须要完善的地步。

“不够。”林绣摇头说道,计省所用的审计会计加班很严重,但是随着大明财经事务的不断完善,审计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

王祜也是一脸为难的说道:“陛下,不够用。”

朱祁钰敲着桌子,计省的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是吸纳的账房先生,他想了想说道:“跟吴敬沟通下,禀生、太学生、举人、翰林们择优选用。”

“讲武堂、讲义堂、讲医堂,再加一个讲计堂吧,额定五百,林大珰和王郎中负责讲授内容,培养人才,招揽人才,除贱籍不招,不问出身。”

朱祁钰稍微解释了下贱籍的种类,大多数都是案犯家眷和各种奴仆,尤其是各种贩奴团贩卖的而番夷,大约等同于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黑户、偷渡客。

孔子的确说过有教无类,但基于大隆兴寺改建的讲武堂、讲医、讲义、讲计对口的是大明庶弁将、医倌、掌令官和审计吏员,朱祁钰当然不允许政审不通过的人入堂。

“臣等领旨。”王祜和林绣俯首领旨,但是却没有告退,而是等待着陛下的决定。

朱祁钰都说完了,这两位还不告退,他稍微思忖下,无奈的说道:“循旧例!这笔钱还是内帑国帑对半出!走吧,一些金银屙肚之物,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是国帑和内帑的底色,没有朱祁钰的明令,他们还得吵架。

讲武、讲义、讲医、海事堂组建,都是朱祁钰和国帑对半,当初马欢拿着六万银币内帑承兑汇票组建海事堂,又拿到了国帑的承兑汇票。

“臣等告退。”林绣和王祜这才俯首告退。

大隆兴寺为基础改建的诸多学堂正在分科治学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朱祁钰对分科治学的成果是非常满意的。

分科治学是科学的基础,度数旁通也是科学的基础,格物致知也是科学的基础。

朱祁钰致力于建设和推动大明科学历程,已经初步取得了部分的成效,是朱祁钰这个群龙之首和大明群龙共同成果。

朱祁钰心情不错,哼着小曲,溜溜达达的去了巾帼堂,先是偷偷听了一节唐云燕的课,唐云燕的父亲唐兴是个闲不住的人,唐云燕也是身手矫捷,三十步内,三矢皆中靶心,引得一片叫好。

杭贤妃带着一众女子学习女红,倒是其乐融融,朱祁钰前几日还得了一枚香囊,是杭贤妃亲手缝制。

今日冉思娘在解刳院坐班,朱祁钰在巾帼堂并没有看到冉思娘的身影,但是看到了讲医堂的女官在讲解《预防与卫生简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