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现的必然性(第2/4页)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宋徽宗赵佶喜欢三皇子赵楷,这个赵楷还是整个中原王朝历史中,唯一一个进士及第的皇子。

宋徽宗册封了大皇子赵桓为太子,却将开封府尹这个代表储君的位子,给了三皇子赵楷。

结果国有大难,赵佶禅让,一走了之,留下宋钦宗毫无班底坐了宝座,结果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最终酿成亡国惨祸。

朱祁钰倒是对这段历史颇为了解,他很同情宋钦宗赵桓,因为朱祁钰登基之时,和赵桓的处境极其类似,大兵压境,仓促继位,朝中毫无根基可言。

但是朱祁钰要幸运很多,因为他有于谦可用。

赵桓也有岳飞可用,可是那时候的岳飞,还在汤阴家中,未曾参军,也未曾爬到高位,不是后来威震天下的岳武穆,岳飞根本无法左右朝中主战还是主和。

大宋的亡国之祸是什么?宋徽宗赵佶的确是荒唐,可是支持赵佶如此荒唐的是大宋的党祸盈天。

朱祁钰靠在软篾藤椅上,他想起了当初在太庙杀稽戾王的时候,那时候朱祁钰为何那么做?功利一些讲,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保住自己的性命,大义凛然的讲,是防止大明陷入党争之祸,内部倾轧,凭白消耗国力。

于谦一直旗帜鲜明的坚决抵制党争,因为党争只会把大明变成一个笑话。

朱祁钰册封朱见济为郕王,就是为大明埋下党争祸根。

朱祁钰依旧沉默不语,他在抉择,到底是依着胡濙的说辞,直接行废立之事,还是依着于谦所言,册封朱见济为其他亲王。

“废立之事,兹事体大,容朕缓思。”朱祁钰面色十分平静的说道,却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一旦行废立之事,必然招致后院起火,汪皇后必然闹得天翻地覆,平静的大明后宫,立刻变成了杀人不见血的鬼蜮之地。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明代宗废朱见深太子位,立朱见济为太子位的时候,汪皇后竭力反对,甚至闹到了废后另立的地步,最后杭贤妃做了皇后。

朱祁钰在景泰元年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位,但是一直没立太子,而是努力耕耘,直到汪皇后诞下了麒麟儿朱见澄,后宫才彻底安宁。

胡濙颇为为难的说道:“陛下,臣有一言,当初胡皇后被废,孙太后才做了皇后,这才有了大明正统一十四年的凛冬之序,臣请陛下三思。”

胡濙说不如直接废立,并不是蛊惑皇帝废太子,他是在表达自己反对册封朱见济为郕王。

对于废立,胡濙持保留意见,当然皇帝真的要做,胡濙也会做。

正统一十四年的凛冬之序,是近在眼前的历史教训。

朱祁钰面沉如水的说道:“册封朱见济为崇王,营建崇王府,成丁搬去崇王府吧。”

“陛下英明。”于谦和胡濙赶忙俯首说道。

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去忙他交待的事儿便是。

“臣等告退。”于谦和胡濙拜别皇帝,胡濙并没有马上离开讲武堂,而是跟着于谦走到了僻静处。

胡濙左右看了看,才开口说道:“于少保,陛下仍想着废立之事,这念头虽然一时打住了,可是随着崇王和太子越来越大,这事还会旧事重提。”

于谦沉默不言。

胡濙有些急切的说道:“于少保,这国家之制,可是于少保分内之事,可万万推脱不得,此事仍需于少保拿个主意才是。”

于谦来回走了几步,看了看天色说道:“说实话,我真的有办法,而且这法子颇为周全,谁都满意。”

“但是,我反对党争,支持陛下废立,崇王很好。”

胡濙面色大变,他万万没想到看起来有些迂腐的于谦,居然支持废立之事,他惊讶的说道:“啊?于少保怎么能支持陛下废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