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3/4页)

尼古劳兹炯炯有神的盯着胡濙,无论尼古劳兹说什么,胡濙都能立刻明白甚至找到例子,这才是他们之间不能平等对话的原因,胡濙实在是太懂了。

尼古劳兹继续开口说道:“在罗马帝国时代,我认为殖民的定义是寻找肥沃的土地进行开垦,农业垦殖,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胡濙看着奋笔疾书的马欢,这个通事在飞快的记录着他们的谈话内容,胡濙瞥了一眼,才开口说道:“这不难理解,陕西、山西、北直隶,有很多的百姓通过关隘到达新辟的靖安道开垦荒田,这在大明叫走西口。”

“人丁不断的增长,导致土地无法供养这么多的人丁,土地慢慢的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导致多数人只能去寻找新的土地,开荒种田。”

“实在找不到,活不下去了,只好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争命了,民乱不都这么来的吗?”

“福建邓茂七百万之众,不就是福建布政使宋彰搞得冬牲案,眼下的四川戥头大案,也是例子。”

马欢停笔,这话太犯忌讳了,他都不知道该不该记下来,他看着胡濙,很希望胡尚书能够谨言慎行。

“写吧。”胡濙解决了马欢的疑虑,马欢负责记录,最后都是给陛下看的。

他胡濙乃是无德之人,无德之人口出狂言,那不是很正常吗?

尼古劳兹倒是知道,胡濙这话的确犯忌讳,作为大明的礼部尚书,作为最高秩序的朝堂明公,胡濙把民乱的责任扣在官员的头上,这是对他本身的阶级的背叛。

尼古劳兹面带痛苦的说道:“东罗马时期,殖民的定义变成了异族统治,就像是元朝在大明,这话虽然你们大明的官府并不认可。”

东罗马在最后的岁月里,其实都是奥斯曼王国的附属国,就连君士坦丁十一世当上罗马皇帝,也是因为奥斯曼王国的前任苏丹的指派和任命。

“都会自己找例子了。”胡濙立刻想到了崖山那块石碑。

倭国的那些伪儒学士们,总是叫嚣着崖山之后无中华,其实目的就是窃据正朔罢了。

如果崖山之后无中华,那大明是什么?

关于元朝是否是中原王朝正朔,这一点胡濙不打算和尼古劳兹多讨论。

建立了“大元”这个国号的忽必烈,是怎么打赢的争夺汗位之战?

时至今日,鞑靼和瓦剌之间的仇怨,甚至超过了他们和大明的矛盾。

于谦曾经为陛下梳理过元朝的世系,六十年,三辈儿人,十四位皇帝的轮转,也是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至少在统一口径上,是承认元朝正朔的,毕竟大明的太祖高皇帝登基的时候,就说忽必烈是草原真人入主中原。

“殖民的定义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意义也不是完全相同,无论是何种属性为主,其他属性都从未消失过,必须要选择一种属性为主,防止主次不分,这就是我的理解。”尼古劳兹总结性的说道。

殖民的定义,有人口迁徙,有农业垦殖,有异族统治,这种不同属性之间,并不矛盾,但是必然会有一种为主,其他为辅。

胡濙却是一言不发的靠在藤椅上,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是睡着了一样,他的额头沁出了一些汗,他听尼古劳兹总结,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不是尼古劳兹是什么至圣先师,三言两语胡濙就有了顿悟。

胡濙像是抓住了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抓住,看似是一层窗户纸,却怎么都捅不破。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疑虑些什么,问题又是什么,他只是觉得自己明白了,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明白。

倘若这个时候,有人打扰他,他或许一辈子都想不明白,可无论是杨善、马欢还是尼古劳兹,都不敢打扰胡濙。

把胡濙惹毛的下场,就是感恩戴德的痛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