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传身教(第2/4页)

武库,是甲胄所在,司马懿发动宫变的时候,仅有三千人的死士,并无甲胄,是打开了武库之后,才成功取到了甲胄。

而玄武门之变那么大的事儿,李世民也凭着仅仅八百披甲之士就办妥了。

班直戍卫就是天子亲军,在大明就是锦衣卫,放在了唐朝北衙六军。

城门、武库、班直戍卫,宫变三要素,稽戾王哪来的那么大脸,有这么多的东西?

胡濙看着李宾言,就这么看着也不说话,让李宾言自己去领悟,为什么稽戾王必须死。

李宾言的面色变得骇然,他呆若木鸡的说道:“胡尚书的意思是……”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胡濙打断了李宾言的话。

一山不容二虎,只要稽戾王还活着,就会有人把这些送到他手上。

忠诚的顺天府,是在稽戾王死后,才变得忠诚起来。

朝中并无山头,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忠臣,任何人也有可能是佞臣。

“如若稽戾王不死,并且复辟,谁会死?”胡濙开口问道。

李宾言猛地颤抖了一下说道:“陛下。”

大家都是从正统年间混过来的,稽戾王什么调性,大家都清楚,虽然大家都骂大明的皇帝刻薄寡恩,可稽戾王还占了一条心狠手辣。

“还有呢?”胡濙继续问道。

李宾言本来有些涣散的目光,突然凝聚在一起问道:“于少保?”

“然也。”胡濙继续说道:“于谦必死、石亨必死、范广必死,而胡某不会死。”

胡濙还是低估了朱叫门的下限,王文这个京师之战后,才从陕西调入京师的总宪,也陪着于谦被斩首。

陈循还被流放了,甚至连保护朱叫门的袁彬都差点死了。

胡濙略微有些失神的说道:“虽然胡某主持了废太子事儿,但是这是君王让臣子做的,是本分,顶多就是被罢官而已。”

“我官儿瘾大,都这个岁数了,我不想被革职回家,那不是荣归故里,会被笑话的。”

“可是于少保不同,于少保必死无疑,因为废了稽戾王皇帝位,遥尊太上皇的是于少保主持的。”

“你还认为这朝堂之中,有山头这东西吗?”胡濙继续问道。

李宾言吞了吞喉咙,他感觉口干舌燥,胡尚书这论据太过于充分,以至于李宾言无从回答。

胡濙看着李宾言的彷徨,笑着说道:“我再来问你,你可曾见过于少保拉帮结派,自立山头?”

李宾言回忆了下说道:“未曾,就连那同乡、同师的刘昇得了探花,求到于少保门前,于少保都不假辞色。”

胡濙看着李宾言笑着说道:“这不就对了吗?于少保执掌朝堂牛耳,可他从来没有拉帮结派,因为他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他是陛下的臣子。”

“这就是朝堂最大的生存之道,为人臣谨臣礼。”

李宾言俯首说道:“谢胡尚书教诲。”

甭管对不对,这常青树既然混了这么久,学一学也无妨。

胡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哪有什么教诲,就是单纯闲聊。”

“第一,咱们是陛下的臣子。第二,就是得有用处,还是以陈循陈学士为例。”

“陈循是辩不过我,然后被革职的,其实是他自己没用罢了。”

“他做的最大的事儿就是修寰宇通志,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商辂就把他替换了。”

胡濙说完了第二条,当下的朝堂狗斗术,说起来并不上台面,那些个手段,无外乎,栽赃嫁祸泼脏水、带高帽、穿小鞋。

可这些都是术,而不是道。

为臣之道,第一讲究忠,为人臣谨臣礼。第二讲究干,不能干的朝臣,要之何用呢?

“那胡尚书可以被替代吗?”李宾言愣愣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