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2/4页)

“别出什么……呸呸呸!”季铎看着那首战座船,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有危险。

彭遂一直在观察着海面、天时。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水面之下,出现了一条条巴掌大的小鱼,他们似乎是在躲避着什么。

随后第一条鱼用力的拍打了三下水面,腾空而起,胸鳍猛地张开,像鸟类的翅膀伸展,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织布的长梭,腾空约有两丈高,滑行了约有半分钟的时间,落入了水中。

随后是第二条,第三条,无数条的飞鱼从水面下窜了出来,尾巴用力的拍打着水面,在空中翱翔,伴随着孤零零的四百料的战座船前行。

船员们呆滞的看着这一幕。

鸟翼鱼身,头白嘴红,背部有青色的纹理,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无数条飞鱼不停的跃出、滑翔、落入水中。

几条旗鱼在水面下追赶着飞鱼鱼群,偶尔会有一篷血雾,是来不及跳出水面的飞鱼,葬身旗鱼腹中。

天空中信天翁在盘旋,它们俯冲而下,抓住了飞鱼,随后落在了桅杆上,大快朵颐。

有几条飞鱼慌不择路,飞到了战座船的甲板上,用力的弹跳着,再次落入了水中。

“这……舟师,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战座船的都指挥看着自己的战座船被飞鱼群包围,呆滞的说道。

彭遂用力的摇头说道:“没有,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太壮观了……”

飞鱼是黑潮暖流中的鱼类,每年开春的时候,他们都会从太平洋中,一直要游到东海产卵。

彭遂的战座舰,刚好和飞鱼回溯产卵的时节重合,而旗鱼随着太平洋赤道暖流而来,追逐这飞鱼。

而信天翁是琉球常见的鸟,他们最喜欢随船捕鱼。

有大风暴之前,他们会从桅杆上飞下来,躲避风雨。

舟师们显然知道这一点,看到信天翁从桅杆上飞下来的时候,就会降下船帆,等待风暴的过去。

彭遂的船舶速度随着黑潮路过了济州岛,随波逐流,闯进了渤海湾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的尾巴了。

他的船速度极快,因为他是坐着洋流而来。

彭遂在津口登船的时候,看到了朝鲜来的船队。

但是彭遂压根就没有关注朝鲜使者的兴趣,他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沧溟流至琉球国头北山府分流,一道向东至倭国海面,一道向西至大明海,再到济州岛分流至对马岛,沧溟流至津口南下,不知所踪,海舶乘沧溟流流可减半数时日。”

北纬30°,北纬33°,他记下了沧溟流的分叉点,经度他没来记得测算,大约都是东经12°和东经10°,他手中的表没出问题,主要是当时是阴天,不太能确定当地时间。

沧指的是深色的水,溟指的是大洋。

维度越小,海水的温度越高,气温越高。

显然海面下的沧溟流,是来自南方,温度极高。

彭遂认真的想了想又写下一句:“琉球,万国海梁之地,不可弃焉。”

他在津口等岸的时候,来自松江市舶司的奏疏,还在路上,季铎比彭遂早了十五日上岸,但是彭遂先到了京城。

他带着自己记录下的三言两语,和画的一个大概的图形,来到了钦天监的十大历局,将自己的成果交给了钦天监正许敦。

许敦虽然不信海里有河流这种说法,但是一艘战座舰,有三十多名船员见证,由不得许敦不信,在稍微思忖之后,许敦便写了奏疏至文渊阁。

朱元璋为了防止朝臣蒙蔽他,专门设立了一个通政司。

而朱棣为了防止朝臣们的奏疏到不到御前,在左顺门,也就是皇宫的外朝中路、一入承天门东侧廊庑正中那里,可以直接顺着门缝投递奏疏。

奏疏顺着门缝塞进去,除了皇城门关闭的时候,随时可以去投,大珰每天都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