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后住金山陵园还是落叶归根?(第3/4页)

“王尚书,兴安大珰到了。”一个门房匆匆的跑了进来,说话间,兴安已经来到了吏部衙门。

“王尚书,陛下宣见。”兴安依旧是那副见谁都乐呵呵的笑容。

王直站了起来,下意识的问道:“这就去,大珰,陛下寻王某何事?”

兴安却是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王直走了两步,忽然一个激灵,站直了身子,转过头来说道:“王翱,你过来。”

“您说。”王翱走了过去。

王直抓住了王翱的肩膀,用力的拍了两下,满是欣慰的说道:“虽然我一直骂你,但是你做的很好,只是不熟悉吏部事务,你会比我做的更好。”

“记住了,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是我最后能教你的了。”

王翱一听此言,吓得一跳,这跟交待遗言一般,他低声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好好干。”王直双手背负在身后,稍微停顿了下,挺直了腰板,大踏步的走出了吏部衙门之后,回头看了一眼吏部的衙门。

这衙门十多年没什么变化,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为大明做了十年的吏部尚书。

这十年的时间里,他自问没什么大的功劳,但是绝对没犯什么错误。

杨士奇和王振先后把持朝政,王直都人如其名,跟他们展开了斗争。

王直只是个日子人,斗不过权臣那不是他的错,但是并没有对不起大明,正统十一年,他差点就被流放了。

王直并不知道解祯期在惠山榕园里,借着他的名义要围困松江市舶司府衙。

但是兴安传递了圣命,转身就走的态度,让王直立刻明白自己怕是大祸临头。

兴安宣见之时,若是有事,一般会说出来,这次转身就走,王直已经敏锐的察觉出了事情不妙。

“臣王直,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王直不动声色的行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躬安,王尚书坐。”

兴安将李宾言的奏疏递给了王直。

王直看完了整本奏疏,背后冷汗直流,他俯首说道:“陛下,臣虽然和解祯期有旧有戚畹,但是这等不法之事,臣绝无参与!还请陛下明察啊!”

王直拿着奏疏手都在哆嗦,他当了一辈子日子人,见风使舵顺风倒,他也习惯了,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朱祁钰十分认真的说道:“朕知道。”

王直是个日子人,他不愿意当乐子人,不愿意被人笑话。

朱祁钰对王直在吏部的工作非常的认同,至少在京察、《宪纲事类》、大计、考成之事上,极力配合朱祁钰推动吏治。

不论正统年间反对杨士奇、王振等人的擅权,王直都是个很能干的臣子。

朱祁钰对王直没什么不满的地方,他十分确信的说道:“吏部的事儿,交给王尚书朕很放心。”

王直松了口气,人不就求个功名利禄吗?

他思考了片刻说道:“陛下,王翱可用。”

王直岁数大了,又不如胡濙那般善于养生,精力不济,考成法事务繁多,他的确有点忙不过来了,有王翱照看着,他也轻松了许多。

已经到了这一步,致仕,似乎成了王直唯一的选择。

王直和解祯期最大的交情,就是同乡,大家都是江西人,入朝为官,老乡见老乡,平日里叙叙旧,喝喝茶。

王直的母亲是永丰欧阳氏,解祯期的母亲是永丰欧阳氏的欧阳晚,两家,勉强算是亲戚。

解祯期致仕离京的时候,王直写了首诗给解祯期。

但是解祯期借着王直的名头在南衙闹事,王直并不知道,交友不慎。

晚节不保,是王直这个时候,最大的憾事。

朱祁钰摇头说道:“王翱多履军旅,做事有些粗糙,朕听说了,吏部还是需要王尚书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