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贰臣贼子的一般下场(第3/4页)

在那场大火中,失去的是大明的海权!

李宾言继续开口说道:“第二,我们要保障我们的粮草周转的灵活调度,确保在舟山海战战争期间,我们的粮草不会出现火龙烧仓,不会出现周转不灵,更不允许出现军备不足。”

“陛下根本不信任那群商贾,如果是官办扑买的货物,不能及时,有序的到我们的库房里,甚至出现了以次充好、缺斤短两,我们要及时应对。”

陛下不信任势要商贾这件事,就连小商小贩都知道。

唐兴有些不屑一顾的说道:“找死。”

李宾言继续开口说道:“第三,我们要防备倭寇支援,舟山的倭寇里虽然没有倭寇,但是他们通倭是必然的,我们要防备他们可能有的支援,防患于未然。”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吸收了正统年间的战争中的教训,一切事都变得料敌从宽,变得料敌于先了。

这些都是好习惯,战争本该是这等模样,用尽自己的全力,去获得胜利。

陈豫十分确定的点头说道:“我们必须要防备真正的倭寇对他们的驰援,虽然他们也挡不住炮弹和铅子,但是这是他们唯一可能的支援了。”

“尤其是在他们入京朝贡被大明皇帝惩戒之后,必然心怀不满,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三条防备,是按照大明皇帝料敌从宽的指示,进行的战前会议的内容。

李宾言翻动着自己的敕谕题注,笑着说道:“陛下的敕谕中说,我们要尽量减少我们大明军的伤亡,打一次打不下来,就打十次,大明国力充沛,我们只会越打越多,而他们只会越打越少。”

“未虑胜,先虑败,就是陛下的打仗风格,要么不打,只要打,就不能输。”

都说陛下暴戾冷酷,可是李宾言完全没有察觉到陛下对自己人有什么暴戾的地方。

战败的惩罚肯定有,但是陛下对大明新朝第一次海战,允许阶段性战败,但是绝对不允许战略性失败。

毕竟大明已经四十多年未曾进行过像模像样的海战了。

李贤翻出了一本竹筒卷好的书信说道:“我这里有份情报,诸位可以看看。”

“最大的一支为泉州蒲氏,祖上是大食人,来自于天方的香料商人,在两宋交替的时候,蒲氏因为香料生意,成为了两广最豪者。”

“岳飞的孙子岳珂曾经到蒲氏府上拜访,看到他们家里的池塘都是黄金砌成的。”

“后来蒲氏从广州南上,南宋期间,有成为泉州最富者,在泉州,现在还有天风海云楼和一碧万顷亭,可以遥望海船出海。”

平江伯陈豫跟随宁阳侯陈懋作战,自然去过泉州,点头肯定这一件事。

李贤继续开口说道:“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候,蒲寿庚因为平定泉州海盗有功,被任命为了泉州提举市舶使,但其实大部分进攻泉州的海盗都是蒲寿庚的私兵罢了。”

“最大的海盗头子就是蒲氏。”

“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城,文天祥带着宋末二帝奔波与广州福建等地,授予了蒲寿庚福建广东招抚使,兼主市舶,掌军事、民政和市舶实权,统领海防。”

李贤说这句话的时候,松江市舶司的衙门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最深的沉默之中。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带着大宋朝最后的希望,奔波辗转。

在五坡岭,文天祥被俘,陆秀夫带着宋末帝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张世杰死于平章山下。

十数万最后抵抗的大宋忠骨,一起在崖山跳海。

这是一段不忍卒读的历史。

朝中的执牛耳者的臣子是文安侯于谦,他最崇敬的就是文天祥。

大明皇帝被俘,若非于少保和陛下力挽狂澜,其后果不堪设想!

“蒲寿庚投降元朝。”李贤言简意赅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