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应对(第3/4页)

于谦、石亨、石彪、陶瑾、李贤、李宾言、林聪、徐承宗等人,都到了文华殿内。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群臣见礼。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躬安,坐。”

南京的文华殿和北京的文华殿的格局大致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

比如之前,这文华殿上,是没有烧的只剩下了半个的龙旗大纛。

但是现在它又出现在了南衙的文华殿上。

这显然是兴安做的,就是做了一面新的朱祁镇的龙旗大纛,然后烧掉了半个,放在了琉璃之中。

杀人诛心这件事上,大明的君臣,始终都拿捏的死死的。

朱祁钰开口说道:“朕昨日听闻,有人说,大明皇帝的军事是一百分,那政治就只有八十分,财经事务应该打零分。”

“说咱们大明朝定国就是军事,马上打得了天下,下马治不了天下,要看朕的笑话。”

于谦惊讶的问道:“谁呀,这么蠢。”

于谦平时是不喜欢骂人的,别人弹劾他,他都一笑而过。

但是如此蠢笨的发言,实在是让于谦有些惊愕。

看看邸报,就不能说出这种贻笑大方的话!

什么叫做政治只有八十分?什么叫财经事务打零分?

试问天下还有比陛下更明白财经事务这四个字的吗?

显然没有。

“一群不知天命的人。”朱祁钰笑着说道:“他们不知天命,但是却提醒了朕。”

“南京百姓,已经充分的见识了我们军事上的实力,也看到了我们安土牧民的能力。”

“但是他们现在迫切关注的问题,看物价能不能稳定,会不会饿死人,会不会冻死人。”

“这些问题。是百姓眼下最是关心的,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投机者试图以南京百姓的日衣食住行,威胁朕,迫切的希望朕能够改悔。”

李贤立刻坐直了身子,让陛下改悔吧,是他当初依托于六十四条,写的新的檄文的中心思想。

“好了,李御史何必这副模样呢?”朱祁钰笑着问道:“胡尚书从京师来的奏对题注本,你可曾看过了?”

李贤赶忙俯首说道:“臣都看过了,也都看明白了。”

陛下虽然是俗字俗文,道理通俗易懂,但是总是缺了一点味道,胡濙写的奏对题注本,道与名,劳与利,相辅而行,循序渐进,解开了李贤内心最后的疑惑。

这都是大道之行也。

朱祁钰点头说道:“很好。”

朱祁钰继续开口说道:“如果我们依旧抱着过去的想法,不设官冶所、不设钞关市舶,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如果我们在军事上战胜了他们,在政治上部分战胜了他们,却在财经事务上全面败下阵来,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朕,就不得不向他们投降。”

朱祁钰首先先强调了自己的重视,和财经事务的重要性。

“陛下,户部郎中王祜、内承运库太监林绣、工部右侍郎王卺等人都到了。”兴安俯首说道:“过了金川门到了鼓楼了。”

朱祁钰不仅有人,他还邀人。

没过多久,文华殿内,又多了几张椅子。

朱祁钰见到人到齐了,振声说道:“都督石彪,你点两万兵马前往各官道驿路,配合户部点清楚各类物资百货的走向。”

“大同伯陶瑾,你带兵在镇江一代,一定要小心这些人狗急跳墙,想要泛舟出海。也要保证密州市舶司和月港市舶司至宁波市舶司的海运。”

“武清侯石亨、工部右侍郎王卺,你二人前往太平府马鞍山煤窑,大明本就有凿山伐石之禁,私窑一律查办就是。”

“叛军俘虏要做苦役,就去太平府的马鞍山吧,把马鞍厂建起来。”

“柴米油盐,柴字当头,今年的冬风,格外寒冷,钦天监许敦说怕是有寒潮至,此乃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