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3/4页)

“陛下圣明!”

江渊颇为失望,只能感慨,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了。

王直在于谦之前,乃是百官之首,但是他早在君出之祸后,就将这百官之首,交给了于谦。

他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正统年间,世风日下,可以怪这世道不公,区区之力,怎复清天,难道景泰年间,还能怪这世道不公吗?

陛下一片公心,给了王直舞台,王直思忖许久,最终决定,跟随陛下前行。

陛下都在前方开路,亲自拿出了这等苛政猛于虎的考成法来,他只是执行者罢了。

朱祁钰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若是王直掉队,那江渊已经累计了足够的资历,做这个吏部尚书也未尝不可。

可惜,即便是站在六部尚书之列,有点不伦不类的陈汝言,都知道这个选择题该怎么选。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出列,俯首说道:“臣并无异议。”

考成法的确和户部、刑部息息相关,但是挨骂的并不是他们,所以金濂和俞士悦为何要反对呢?

朱祁钰点头示意他们归班,然后看向了石璞,疑惑的问道:“石尚书,你什么态度?”

石璞左右看了看,作为六部之末,他已经习惯了别人不问工部的意见了,所以他也没站出来表态。

官冶所在洪武年间被废置,市舶司和各船厂在宣德、正统年间相继被废置,他们工部现在的权责,仅限于皇陵了。

就连兴修水利这种事,都是都察院的巡河御史和巡漕御史在督办了,他们工部有什么权柄?

没有。

所以石璞完全没料到,这么大的事儿,还需要他们工部表态。

他赶忙说道:“臣没有意见,陛下行事,张弛有度,并无不公。”

他能有什么态度,有反对的功夫,还不如想着怎么把胜州煤铁厂办好,结结实实的办下几件实事儿,方才正途。

今年河套地区的煤炸供不应求,即便是如此,因为渠家人犯下的滔天罪孽,河套路有冻死骨。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站出来俯首说道:“臣以为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考,该部举之。若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朱祁钰愣了片刻细细品味了一番说道:“哦,如此甚好。”

王文的意思是六部查各地巡抚、巡按,六科促六部,内阁督六科,层层管理,都察院则查容隐欺蔽者。

翻译翻译就是套娃。

王文作为都察院的头头,自考成法三个字一出,就在思考如何为陛下查漏补缺了。

陛下的考成法,显然是陛下身后的高人,深思熟虑的结果。

好不好?当然好。

都察院没有反对的理由。

但是这一环套一环,终究是没套全,王文补上了这一环。

王文看到得到了陛下的首肯,端起了手,乐呵呵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美滋滋。

陛下身后有高人不假,但是他们六部、都察院的尚书、总宪,都是从科举闯出来、到了地方卷了十几年,最终卷到了这奉天殿内。

王文此言,证明了他们也是有能力的!可以为陛下查漏补缺的!

虽然他们不足以和陛下身后高人相媲美,但是他们也是人中龙凤。

陈循作为文渊阁大学士,左右看了看,叹息了一声,这首辅他算是当到头了,安心去修《寰宇通志》才是他的归宿。

他搞学问极好,梳理文章极佳,但是这考成他就不擅长了。

他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请廷推文渊阁大学士,为陛下理政。”

朱祁钰点头说道:“群臣举荐密推,朕择优敲定文渊阁大学士名录。”

密推举荐,朱祁钰选出两到三个人入阁,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