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门迷醉权贵喜,囹圄沧桑生民怨(第2/4页)

也先的感觉不是错觉,景泰三年的的确是比之前那些年,都更加凉一些。

王复定了定神说道:“瓦剌有急证,大明看瓦剌示弱,务必进犯,一旦和鞑靼人一起攻伐瓦剌,瓦剌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如何强兵?”

“除练兵之外,也需要庶弁将得力,皇帝在京师办了一座大明的讲武堂,为何大石不再和林办一个瓦剌人的讲武堂呢?遴选能战之士,亲自教谕,庶弁将得力,则军政可望振兴。”

“若是随时都有倾覆之危,人心汹汹,某诚无良策。”

也先眼前一亮,讲武堂?

也先认真的想了许久说道:“先生大才!”

“好!极好!对,庶弁将得力,才能振兴军务,我怎么没想到呢?若是庶弁将得力,集宁之事,断然不会发生!”

这其实是个大坑,王复给瓦剌的人埋下一个十分恐怖的大坑。

皇帝利用这讲武堂把所有庶弁将变成天子门生,那其他的势要豪右之家,自然也可以把讲武堂变成瓜分军权的饕餮盛宴。

这也是当初陛下办讲武堂之前,反复筹措,最终陛下自己坐班讲武堂,谁伸爪子就剁谁脑袋,这才无人敢做。

但是瓦剌有这样的决心吗?也先有这种野心吗?台吉们可不会老实的。

真的想弄一个行之有效的讲武堂,需要什么?

需要一个威望很高的皇帝和一位善战之将坐镇,需要有运转正常的朝廷,需要内廷有能干内官、需要有兵部尚书,需要遴选功勋之人。

办讲武堂,绝非是脑袋一拍,我要办军校,就可以完成。

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

否则这瓦剌办的讲武堂,就会变成刺向瓦剌咽喉的剑。

大皇帝一直等到授勋、大阅,才开始让军生入校,前前后后,经过了多少博弈?

瓦剌一拍脑袋,我要办军校,我要让庶弁将得力,我要振兴武备,就能成功?

而且,大明的讲武堂是需要兵书教授,瓦剌人有这些吗?

瓦剌人并没有。

若是朱祁钰知道王复的想法,就知道王复的这些担心都是对的。

比如鞑清朝小站练兵的袁大头,直接把鞑清给拱了,最后自己复辟当了皇帝,当然也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比如黄埔军校,革命的摇篮。

王复的担心都是对的,但是谁让太宗皇帝是个造反起家的人呢?

如何防止京营造反,文皇帝说的很清楚了,每日操阅军马,只要没死,天上下刀子也得去,刀把子握不紧,就会被人利用刺向自己。

王复笑着说道:“若是军务振奋,可以强纳鞑靼和兀良哈两部,介时瓦剌方有一战之力。可汗之位,大石唾手可得。”

王复对天发誓,他对也先说的话,立场完全站在瓦剌这边,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但是瓦剌做不到,唯一有点戏的讲武堂,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赛因不花将渠家人杀死几个,偷梁换柱送进了北海,然后换出了几个夜不收,还找到了四十多个信牌。

让赛因不花没想到的是,夜不收的远侯们,面对有机会逃脱瓦剌魔爪的时候,居然出现了谦让。

伤病先走,是让赛因不花连骨头都震颤的一幕。

王复的书信远比赛因不花卖俘虏要走的快,几个夜不收打马将书信射到了宣府城墙的五凤楼上,即便是夜里,居庸关夜不开关门是铁律,但是依靠夜不收,依旧将消息传递入了京师。

朱祁钰在去早朝前,收到了王复的书信。

伤病先走。

同样让朱祁钰愣了许久许久,他叮嘱卢忠说道:“赛因不花第一次交接的时候,务必保证不出意外。”

“可派一名天子缇骑至兴和所督办此事,务必保证大明忠义之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