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3/4页)

不仅是防备山东赫赫有名的响马,劫掠市舶司。

还要打造新的大明水师,来保护那些不想缴税的商舶,前来密州市舶司缴税纳赋。

一如武清侯石亨石总兵,在大同府做的那样,保护那些不想交税的过往商贾们,不受马匪的抢劫的同时,按规矩交保护费。

李宾言终于等到了京营大军的旌旗,也算是李宾言在京师的老熟人了,当初京师之战的九门镇守安定门的武将陶瑾,李宾言在安定门参赞陶瑾军务,安定门虽然没有被攻打,但是依然有奸细。

李宾言的头功牌,就是在做参赞军务的时候,走了狗屎运才拿到的。

陶瑾后来作为石亨的副将在清风店死战不退,随后夺回被也先掳掠人畜,京师之战后晋升指挥同知。

陶瑾在京师之战之前,是都督佥事,领兵哨白羊口,长期与鞑靼人、瓦剌人作战。

密州市舶司胶州湾港口,正在大兴土木,大军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扎营,而陶瑾和李宾言交接着大明的种种船舶文书资料。

整整有两辆马车之多。

李宾言将这些马车归置到位之后,将马车上的封条贴好的书箱一件件打开,《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著番图》、《天文包书》、《过洋牵星图》、《针路航图》、《海船武备图》、等等,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

李宾言翻阅了一下,人都傻了,他根本不懂这个,难道要从头学起不成?

这趟山东之行,已经把李宾言折腾的够呛,现在还要学习?学习个……

李宾言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学习,毕竟是大皇帝的命令。

唐兴乐呵呵的看着李宾言挠头的样子,这一箱子又一箱子书,真的担得起穷经皓首四个字了,反正唐兴觉得这么多书看完,人都得晕。

李宾言是陕西人,他不懂海贸,对这些事儿更没什么印象和概念,要学习起来,颇为吃力。

但那就不学了吗?

唐兴打开了锦衣卫的密信,阴文翻译为了阳文,在翻译为正文,他啧啧称奇的说道:“陛下下了密旨。”

“让你查一查一个叫鸡鸣岛的地方,是孔府倭银入明的最后一站,让咱们问问附近的渔民是否知晓此地,大功一件啊,李御史且先忙着书本整理,我去打听消息。”

李宾言坐在凳子上,看着三四个房间的书籍,重重的叹了口气,他忽然想起了当年,进士及第之前,寒窗苦读的日子,那段岁月,掩藏在他记忆深处。

现在又要开始了读书了。

他拿起了一本,翻阅了一下,忽然猛然的抬起头,眉头紧皱。

“这居然是雕版印刷的书!”

李宾言虽然憨直一些,但不是个傻子,傻子也无法中举进士及第,别说会试,连乡试举人都考不了。

这些书图,全都是雕版印刷,证明陛下对海贸之事,绝非临时起意,也非孔府案之后,才开始关注!

大皇帝陛下显然是早有准备,只是天字第一号案,孔府通倭案,陛下顺水推舟罢了。

所以,孔府还是陛下钓上的大鱼,而且因此还打了个窝。

如此多的书籍,制作成雕版,再印刷,那需要的岂止是一年的功夫?

难不成,陛下从京师之战前,已经在思考海贸这个问题了吗?

这个发现让李宾言重重的吸了口气,密州市舶司这差事,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

李宾言看了许久的书,除了营建,他一直在努力的学习航海之事。

唐兴找到了在海堤上巡查的李宾言,低声说道:“我找到了鸡鸣岛,岛上有倭寇。”

“倭寇!”李宾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是功劳!

李宾言站了起来,颇为兴奋的说道:“不要擅动,先找渔民把情况了解清楚,他们有多少人?是否有甲胄、火铳、火炮等物?再派出小船将鸡鸣岛的地形搞清楚,寻找容易登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