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户部的灯盏,只有一根灯芯(第2/3页)

来信的人是韩政,就是刘玉的义父、韩陵的亲爹,他们搞出了王恭厂刺杀案,被抓了送进了太医院。

孙继宗当然背着他爹,和瓦剌人有联系,只不过是通过韩政,韩政走的线路是私马贩售,一路有商贾带信至邹平,虽然慢了点,但是胜在安全。

送信的人,已经第二次来到会昌伯府了,不能再用第三次了。

只要给点银两,自然会有人取来,绕开锦衣卫的视线,将书信送进会昌伯府。

自从太祖高皇帝设立了铁册军之后,如何绕开锦衣卫的视线,把见不得人的东西送进各府,已经成了一个技术活,勋臣外戚各门各家,各不相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如此。

孙继宗这次不打算回信了,太危险了。

而且皇帝想干啥,是个人都知道。

大皇帝要打集宁,还有顺圣川养马场,恢复旧军屯卫所、河套驻军、建城等等相关一系列的动作。

大皇帝压根就没掩饰过自己的行动,连行军路线都清清楚楚,因为路都修好了。

大皇帝用兵,就是用硬实力去碾压,甚至还要大同卫军和宣府卫军配合。

也先留在集宁那点人,只要接战,连半天都撑不住。

连孙继宗都知道,皇帝不可能输,因为皇帝连播迁的事儿,都想好了。

料敌从宽、未虑胜先虑败,的确是兵家常说的一句话,但是连播迁都做好了准备,料敌从宽料到这种地步,平生仅见……

但是皇帝他有钱这么打!

皇帝仅铸币一个月光火耗就往内帑拉四万枚银币,往太仓拉四万枚银币,最近还抄了孔府,运往京师的银车就有三百多辆!

兵仗局、王恭厂、石景厂,日夜不停,连轴转的烧火打铁,连武纲车都造了十多万辆。

为了打个集宁,大明皇帝可是准备了超过五百万两的物资,要用钱,活生生的砸死瓦剌留守在集宁,不足三万人的兵力。

太宗文皇帝五次北伐,一共才打了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当今陛下,要用五百万两打三万人留守的集宁……

这不是欺负人吗?

“赶紧跑吧,打探个屁军情,难道还准备碰一碰?蠢!”孙继宗叹了口气,天下蠢人怎么这么多呢?

非要正面跟皇帝碰一碰,那是四海一统的大皇帝陛下啊。

当今陛下,这是下了血本。

此时的朱祁钰正在和群臣们开盐铁会议,而且讨论的正是孙继宗所思考的问题。

朱祁钰非常不理解的说道:“为什么你们会认为,我们这次攻打集宁投入的木料、石方、火药、民夫、米粱、银币,会打水漂呢?”

“为什么你们会认为会赔呢?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打下了领土,都是挣钱的买卖啊!”

“朕完全不理解,为何你们认为那些地方,不值得如此投入呢?那些矿藏、土地,就已经完全值得了。”

“光是放牧就值了。”

宣府贡市、密州市舶司、攻打集宁、恢复洪武、永乐年间的军屯、恢复对河套平原的控制,都是需要巨大投入的事情。

但是显然朝臣们对这件事的巨大利益,并不清楚。

“我们上次讲到了哪里?”朱祁钰疑惑的问道。

胡濙俯首说道:“上次讲到,民进则国进,国进则民强,民强则国泰,国泰则民安。”

“陛下有好生之德,惓惓以生灵为念,民所求资费倍之,则安居;再倍之,则知礼仪廉耻,再倍之,则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朱祁钰点头说道:“没错,我们谈到了劳动报酬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本来以为今天应该讨论下铸币税的问题,大明现在仅仅铸币税,一年就有谷租四十万枚银币,藁税四十万枚银币,这还是向兵仗局各让了二分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