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计的抓手(第3/4页)

“曾经可与秦国比肩的赵国,最后沦落为了秦国郡县。”

间金,就是秦国用钱收买六国官员,这是秦灭六国离间计之一。

朱祁钰倒是知道这段,陈循天天念经,倒是反复念叨过。

于谦接着说道:“汉安帝永初三年,三公以国用不足为由奏曰: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将关内侯、虎贲羽林郎等官职爵位,明码标价。”

“此风愈演愈烈,至汉灵帝之时,西邸卖官鬻爵,连公卿都可买,秩比两千石售两千万钱,也就两万缗罢了。”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这些州郡官员权势滔天,一句话如同霹雳一般,但是朝廷的诏书呢?发到了地方,就挂在了墙上。”

“致使朝廷权柄尽丧,汉末豪强四起,诸侯并篡,天下生灵涂炭。”

朱祁钰不由的想起了一件趣事,就是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众筹首辅,周延儒。四股六万两白银的大明首辅。

于谦说的是虽然是历史,但是却句句没有离开朱祁钰问政的内容。

贪、腐,乃是人的天性,天下人人为私,贪腐乃是必然,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利用、窃用、滥用、僭用,满足一己之私,进行权力寻租,自古有之,乃是历朝历代之痼疾。

不反腐抓贪,就是朝廷权柄沦丧,不反腐抓贪,就会导致朝廷危亡、速亡。

当年在面对是否反腐的问题时,常凯申大喊一声,不反腐抓贪,亡国!结果常凯申也没反腐抓贪。

后来,郭汝瑰因为太过于廉洁,被杜聿明怀疑是是红色特工。

“北宋末年,蔡京和童贯,卖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南宋初年,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朋比为奸,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

“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构陷岳飞,将岳飞家中抄家,仅得九千缗,按当时米价折合算,仅纹银二百七十二两。”

“正统年间,朝廷张官设立,原为治国安民,可是呢?出仕皆为身谋,居官如同贸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正统年间,于谦也曾回到朝廷述职。

无论是公侯将相,那必须要给王振孝敬,明码标价千两白银可共饮,百两纹银可得甲上,不给钱,就是继续在地方窝着吧。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再次感慨,这是于谦自己的诗词。

他巡抚地方十九年,不是没人帮他回京,他早在正统三年就挂名兵部右侍郎巡抚地方,但是朝中乌烟瘴气,他一甩两袖清风,留下一句,这京师不待也罢,就回地方巡抚去了。

于谦于少保,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他放不下。

放不下这纲纪大坏的大明朝,打小就崇拜文天祥的于谦,不敢撒手不管。

于谦再推一步,陛下的大龙已经被于谦合围,这次玩的地图是燕王勘乱,就是靖难之役。

于谦手持建庶人,皇帝手持燕府,这个地图,回合冗长,大约有一千四百多回。

但是朱祁钰一直输,连五十个回合都没撑过去。

于谦拿了本奏疏说道:“陛下,胡濙写的。”

“皇明祖训,戒奢靡卷,太祖高皇帝曾在洪武二年二月庚子日,与群臣对奏言: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勋贵亦不能宥。”

“皇明祖训,谕群臣卷,洪武十八年十月甲午日敕谕群臣言:今将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诸司,敢有不务公而务私,在外赃贪、酷虐吾民者,穷其原而搜罪之。斯令一出,世世守行之!”

胡濙虽然不在,但是他还是把地洗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