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勋章……又见勋章!(第2/3页)

兵法的常态应该是运用之时,得心应手。

这个年代还有兵家吗?

这两句话是岳武穆岳飞说的,也是诸多将领的座右铭,时刻谨记在心。

讲武堂不就是兵家布道之地吗?

儒家独大不假,但是儒家不能灭敌。

儒家的道理,有的有道理,有的则不完全有道理,就需要用到道家的道理,法家的道理,墨家的道理,和农家的道理。

比如和瓦剌人讲儒家的道理,能讲得通吗?

那就得讲兵家的道理。

讲武堂是军官学校不假,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个纸上谈兵的地方。

石亨这种战阵历练出的强将,对待这种地方,心里应当是不屑的。

石亨颇为认真的说道:“陛下也是泰安宫、讲武堂两头跑,每天还要去大营巡视,陛下更辛苦。”

“至于陛下所说纸上谈兵,臣以为不妥,此处甚好啊,臣说不上来什么好,也没于少保那么多的词儿,但是在这儿呆着,就是高兴。”

“等到哪天像杨总兵那样,打仗打不动的时候,就在这地方,教教弟子学员,也挺好的,还能跟他们吹,老……我当年多么厉害!”

石亨自然不能在君前失仪,所以临时把糙话,给憋了回去。

石亨活的很真实,他虽然爱拍马屁,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追求,比如朱祁钰给他的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梦。

“昌平侯来了。”石亨定睛一看,杨洪在讲武堂前下了马。

杨洪穿着一身常服,而不是常见的甲胄,按理来说,凯旋而归见皇帝,都应该是甲胄在身。

要卸甲归田,才会一身常服。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洪走到了朱祁钰面前,就要下跪,却被朱祁钰拦住。

朱祁钰满是笑容的说道:“昌平侯辛苦。”

“乃是臣戍边之职,义不容辞,奈何瓦剌人望风而逃,让也先他们给跑了,未尽全功。”杨洪依旧是中气十足,语气里颇有点遗憾的说道。

一旦四面合围,即便是围而不攻,瓦剌人也会陷入当初土木堡的窘境当中,兵败如山倒。

杨洪的安排,颇为缜密,杨洪压根就不是奔着退敌去的,而是奔着灭敌。

可惜了,也先虽然满是野心,但是还保留着一丝丝的清明,并未轻敌冒进。

“我们不能指望着敌人的失误,去消灭他们,昌平侯为国戍边,功勋卓著,此战,朕赐昌平侯奇功牌一枚。”朱祁钰从兴安手中拿过来了奇功牌,给杨洪挂着了胸前。

朱祁钰看着杨洪两鬓白发,正如王文所言,其实杨洪已经打不动了,但是后继无人,他只能以垂垂老态,去临危挂帅。

“头功牌和齐力牌,待到功勋成册,定会点检送往宣府,朕从来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京师之战昌平侯驰援有功,宣府之战更是重创瓦剌,朕赐下三等侯爵世券以示恩典。”朱祁钰又从从兴安的手中,拿过了两幅银制瓦形的世券,将其中的一个递给了杨洪。

世券一式两份,一份给杨洪,一份留在内府,若是子孙犯错,可拿出世券抵罪,三等可免死一次。

朱祁钰做出了规定,仅限于承袭爵位之子孙。

不是朱祁钰他小气,而是世券是一种特权,法司不得擅捕。

若是人人有份,甚至家中家人,那些义子们也有不得擅捕,会给有司带来极大的执法困难。

这一点,朱祁钰也是提前和杨洪沟通过了。

“谢陛下隆恩。”杨洪接过了那副世券,征战一生,不就是为了这小小一副世券吗?

石亨颇为羡慕的看了一眼那薄薄的瓦状世券,他还没有呢。

朱祁钰深深的吸了口气,他必须要保住自己的皇位。

否则他赐下的世券也是白赐,历史上夺门之变之时,杨洪已经去世,杨洪嫡子杨杰继爵,无子病逝,庶长子杨俊继爵,最后杨俊削爵被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