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第2/3页)

于谦看完了脱脱不花的书信,点头说道:“里面写的都是真的,如果脱脱不花真的请印信封爵,愿献故元传国玺,并向大明称臣纳贡,这倒不失为分化他们的好办法啊。”

于谦眼神中越来越亮,他终于想到了一些好办法,去真的瓦解现在一统的瓦剌草原。

兴安面色犹豫的说道:“陛下让臣办个差事,说要查一查京中流言的来历。”

“京中流言?”于谦在城外忙着对付瓦剌人,他的确对城里面的流言不是很清楚。

兴安挑了一些重点的内容说了说,于谦了然于胸。

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城内散播传言造势,城中南迁派大臣,趁机弹劾他于谦专权,离间君臣,再派出使臣,说要于谦等人朝拜太上皇,然后趁机抓拿。

这件事其实逻辑十分的完整,谣言造势,南迁派大臣趁机弹劾,正好有个机会可以除掉“权臣”,天衣无缝。

也先说汉人善于对付汉人,那是一点都没错的。

但是这件事,在说服大明皇帝这儿,卡住了。

瓦剌使臣根本无法说服大明皇帝派出于谦、石亨、范广、刘安等人,去德胜门外觐见太上皇。

因为瓦剌使臣压根无法得到朝见的机会。

大明皇帝去了王恭厂打铁,并表示自己很忙……

“兴安大珰,若是没有头绪,可以去宫里翻一翻王振的东西,想来会有所收获。”于谦沉吟了片刻,给兴安指了条明路。

他大约知道了是谁在对付他,应该是王振余孽,当然站在这些余孽背后的是谁,于谦心知肚明。

他废掉的大明皇帝朱祁镇。

于谦深面色平静的说道:“兴安大珰,回禀陛下,朝拜上皇,不得不为,那就让朝中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去瓦剌军营,进见上皇便是。”

“咱家知道了。”兴安点头说道,转身离去。

朱祁钰正在和石璞讨论着匠爵的事,石璞就是那个要自荐去兵部打杂的工部尚书,被于谦拒绝,算是于谦的铁杆粉丝。

朱祁镇复辟之后,石璞不在京城,在外领兵打仗,躲过了一劫,立刻致仕请辞了。

石璞对于谦的匠爵全面接受,并且表示工部可以出考题考校。

“能不能建一所工匠大学,传授这些有志于此道的匠人们技艺?”朱祁钰提到了另外一个可能,大学这个词汇,并不是四书五经里的大学,而是一种教师和学者的聚集地。

脱胎于学宫二字,指的是官办的学校。

石璞当然听得懂,只是给工匠办学校?

他只是觉得有些稀奇,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完全没听说还能给工匠们办学校的说法,很多技艺都是口口相传,闭门自珍,工匠们有怎么会舍得教授别人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臣只是觉得靡费,却无实用,学徒跟着老师父几十年不见得能学到的手艺,想靠学校推而广之,臣不觉得有用。”石璞是个老实人,他选择了实话实说。

朱祁钰和石璞的意见不太一样,他和住坐工匠们一起倒腾的景泰炉,关于手艺这件事,那些大师傅们并没有表现的那么不乐意交流,闭门造车。

相反他们缺少一个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的经验。

大师难道就不需要触类旁通了?谁又敢说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呢?

“先试试,如若不成再说。”朱祁钰还是决定试试,办起来了皆大欢喜,办不起来,也没什么损失。

探索的路上,总会有坎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石璞也不觉得试试有什么不妥,点头称是。

兴安一溜烟的从远处跑来,将于谦的说辞告诉了朱祁钰。

“哦,那就派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去朝见上皇吧,顺便帮朕带句话。”朱祁钰点头首肯,嘱咐了一番兴安,继续研究着他的景泰炉。